95 后女子花 2000 元在美容美甲店减肥,出现不适后获赔 6000 元

佚名 次浏览

摘要:想减肥的95后小美(化名)花2000元,在没有任何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美甲店,不仅注射了玻尿酸,还打了大臂溶脂针,结果出现不适。因认为纠纷发生后和店主协商不成,小美便向法院提起诉讼

1995年出生的小美(化名)想减肥,在一家没有任何医美资质的美容院花了2000元,不仅注射了玻尿酸,还在上臂打了溶脂针,结果浑身不舒服。纠纷发生后,她认为无法与店主达成协议,于是将小美告上法庭,要求店主退还花费的金额,并给予三倍赔偿。

裁判文书显示,该案已按照简易程序公开审理,目前已审结。5月3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店主赔偿小梅6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等都属于医学美容的范畴,就连正规的执业医生也不允许在美容院进行治疗。

女子在美容院减肥后感觉身体不适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内容显示,2022年11月,一名叫李某的女子注册了一家工作室,提供美容服务、美甲服务。95后小美(化名)通过某软件了解到该工作室经营美容服务项目。2023年6月16日,她与李某取得联系,咨询减肥等美容问题。

小美称,2023年8月18日、8月21日两次到工作室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和上臂溶脂,共花费2000元。8月21日,她在做完“上臂溶脂注射”项目几小时后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心率过快,血液指标异常。

小美认为社会福利,李某明知所用药品未经注册、无中文标签、无批号,且“溶脂针”产品为美容产品,仍对她实施注射等医学美容手术,并隐瞒其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相应资质的事实。事发后,李某拒不承认民生保险,双方无法达成协议。事发约一周后,李某也注销了营业执照。小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退还消费金额2000元,并赔偿小美三次6000元,共计8000元。

该店否认曾进行过任何与注射相关的项目

据双方聊天记录显示,当小美问到如何减肥时,小美回答说减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拔罐、针灸,一个月大概能减15到20斤;另一种是打瘦身针,一个疗程打三次益智游戏,大概能减25斤。李医生说:“打完瘦脸针就会有效果,明天给你看看奇迹。”

小美还提供了玻尿酸盒子、溶脂针、瘦手臂照片、肉毒素产品照片等证据。

对于小美的陈述及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医疗美容,李某辩称,自己只是在微信上向小美介绍产品,小美来店里进行美容消费,消费项目为面部整形,类似骨科手术结合按摩精油,可以起到提拉紧致面部、面颊的效果,全程不存在注射项目,也不存在小美所说的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上臂溶脂等项目,店里也从未提供过此类服务。

李某还否认玻尿酸、溶脂针、肉毒素是其工作室的产品,称“我刚做完手术带她去医院溶脂,并没有瘦下来。”李某还称小美是职业造假者电子游戏,并对其实施威胁、勒索。

法院认为,争议点有三个

平顶山市新华区法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目前已审理终结。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美接受了李某经营的美容工作室提供的美容服务,并支付了相应的服务费用笑话段子,双方建立了事实上的服务合同关系。本案涉及三个争议问题。

对于李某是否给小梅打过美容针,法院认为西餐厅,从双方的聊天记录、转账、录音等可知,小梅找李某支付了消费费用,且李某承认自己给小梅打过脸部注射针剂并交代了注射后的注意事项,这与李某所称自己只给小梅进行按摩等美容治疗,且在聊天记录中已经与小梅约好了下次注射的时间、地点明显不符。

关于李某及其经营的工作室是否构成欺诈及赔偿。法院认为,李某经营的工作室经营范围为生活美容服务、美甲服务。李某不具备医师资格,其经营场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向小梅隐瞒自己不具备相应医疗美容资质的事实,为小梅注射美容针剂,同时在微信聊天记录中积极向小梅推销面部及口腔注射美容项目,并使用故意夸大项目功效的宣传语言误导消费者,致使小梅接受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服务。小梅作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未尽到消费者基本的辨别、审核义务,贸然选择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主体为其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其自身存在过错,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小梅双倍服务费4000元。

对于小美是否为职业造假者,法院认为,根据小美在涉案美妆项目中的咨询、消费行为,可以认定其为消费者身份,而李某提供的包括小美及其男友自媒体账号点赞视频、粉丝名单、要求解释的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演唱会视频,无法证明小美是以牟利为目的的职业造假者。

法院最终判令李某退还小梅2000元,支付赔偿金4000元,共计6000元。

延长

医美和日常美容有什么区别?

爱美之人人爱,但选择美容的前提是安全,应到正规、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选择有资质的医生。“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截然不同幽默笑话,但很多人很难界定两者的区别。另外,一些美容院为了牟利,故意混淆两者的概念,非法介入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导致毁容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发生。

从适用法规和定义来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学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疗技术,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的形态进行修复、改变,以美化和改善人的容貌和体形的活动。

日常美容受《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美容美发是指运用技术、设备和化妆品、美容护肤品等手柄游戏,为消费者提供非创伤性、非侵入性的对人体表面的皮肤清洁、护肤、化妆等服务的经营行为。

在资质方面,医疗美容机构需向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

美容美发店必须取得营业执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与其所经营服务项目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有明确的服务范围,并按照服务范围提供服务。

在执业资格方面,负责实施医学美容项目的主治医师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具有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接受过医学美容专业培训或者进修并考核合格,或从事医学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从事医学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还应当具有护理资格,并在护士注册管理机构注册;具有二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经过医学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者进修并合格,或者从事医学美容临床护理工作六个月以上。

目前非常流行的热玛吉、超声刀等抗衰老仪器属于医疗技术美容(医疗器械)范畴;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等也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即使是正规从业人员也不允许在美容院进行治疗。此外,美容院经营者也不得在营业场所开展纹眉、纹身、针灸、植发等医疗美容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