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改革:六年制实验班十年探索成效如何?

佚名 次浏览

摘要:21世纪第一个10年,对于培养法学人才的高校来说颇为尴尬。《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仅法学一个专业的

21世纪的头十年,对于培养法学人才的高校来说,是相当尴尬的十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位列全国倒数第二,法学专业毕业生失业人数位列各本科专业之首。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改革传统法学教育,单一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2011年,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开始举办“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至今,实验班已走过10个年头,已告别四届毕业生。

十年探索,目的何在、成果如何、成果如何?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实验班师生一探究竟。

六年融合,硕果累累

今年是2015级实验班学生倪爽的最后一年,回顾五年的学习生涯,她用“收获满满”来形容。

对比倪爽与非实验班学生的经历可以发现:当很多学弟学妹还在纠结将来是找工作还是考研西餐厅,考研选什么专业,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更容易通过的专业之间如何选择的时候,她已经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国际法“模拟法庭”,增进了对专业的了解,确定了喜欢国际法,并将其确定为未来要从事的方向;当学长学姐们忙着备考司法考试、实习、找工作、备考研究生的时候,她却推迟了司法考试,去英国做了一年交换生,感受到异国他乡教育体系、法律体系、文化传统等差异带来的新冲击; 当其他同学都在毕业季忙于复杂的学业和事务时,挤出时间去完成实习时,她却用一年的时间,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律师事务所完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实习,时间非常充裕。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_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高校_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焦宏昌看来,学生们感受到的“自信”“踏实”“充沛”,主要来自于实验班6年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而这一模式的诞生是国家识时务的结果。

焦宏昌介绍,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批准中国政法大学开展法学教育模式改革试点,开始实施“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针对当时我国法学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为卓越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年,“六年制法学实验班”的任务被学校集中下放到实力雄厚的法学院。

法学院响应国家要求,将培养目标定为“应用型法律人才”独家新闻,将实验班标准学制定为六年。实验班为学生配备“双导师制”电子游戏,辅导贯穿整个培养阶段。入学后,配备生活导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解答生活疑问,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尽早进行学业和职业规划;在学业发展方面,实验班学生可与学业导师进行双向自愿选择,根据个人研究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论文研究与写作。经过六年培养,完成学业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可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优一优”计划2.0。其中,“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了“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法学实践教育”等要求。实验班对接国家要求,进一步突出“全员、优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落实教育部“立体化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标准页游,强化“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10年来,法学院虽然在培养模式上做过多次动态调整,但总体上坚持本硕连读6年制的培养模式、实践应用型的培养目标没有改变。其实生活方式,实验班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与国家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相呼应。”焦宏昌说。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高校_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_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扎实,注重实践

2019年年底,正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2015级实验班学生许小婷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实习期间,她收到了律师事务所发来的留任函,附带正式的就业合同。此时,距离她毕业还有一年半。

徐小婷将实习单位的认可归功于她在实验班学习的案例研究课程:“我们的一些老师是兼职律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经常在保密的前提下,将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合理转化,带到课堂上给我们练习。”

刚到律所实习时,律所接手了一起特别重大的破产重组案件,这类案件材料量大,实习生大多会不知所措,但得益于案例课的训练,她很快就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法学院副院长、实验班本科教学负责人张莉认为,徐小婷的经历只是实验班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缩影。针对传统法律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实验班经过10年的探索和调整,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高校_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_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

——培养阶段划分明确,分阶段逐步提升法律职业能力。六年制中,学生一至三年级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四年级分两个阶段到实践部进行联合培养,五至六年级回校进行硕士研究生论文研究与写作。实习期间,法学院为实验班学生配备专业实习导师,充分发挥与实践部对接的资源价值。

——共开设15门案例研究课程医保报销,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打破实体法与部门法的界限。案例研究课程教材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选案例单独编撰,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开展“实战专家大讲堂”系列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把法治理论研究的最新经验、生动案例、最新成果引入课堂。

——通过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联合培养项目和活动,积极探索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

“当然,重视实践的前提是专业知识学到位。”根据培养方案,实验班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以小班授课为主,兼顾通识课程教学。学生在本科阶段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课程内容集中,巩固基础理论,深化专业理解,促进专业方法的掌握,以达到“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法学院还特别注重实验班法律职业道德必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组的开设,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人文情怀生物医学,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深刻理解社会,塑造良好的公共素质和科学精神。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_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_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高校

“我们的培养方案是兼顾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并重。”张莉说。

学习德语和法语并展望未来

谈及自己的职业方向,2015级实验班商法与公司破产专业学生周宏钊本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前途一片光明,但一次实习经历改变了一切。

去年,他的实习单位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接到一个案件:北京某偏远郊区的两个兄弟在祖传的一块土地上盖房,因占地多少发生争执,双方都不肯让步。基层法院的调解无效,案件就转交中级法院。

“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个案子很好办,按照两人协议直接判刑就可以了。”但在开庭当天,周宏照看到两位年近八十的老人,由家人搀扶着轮椅而来,一到法庭就吵了起来。实验班给他指派的实习指导老师,就是这个案子的法官。“她把法律和人情结合得很好,先了解了两兄弟的家庭背景,以及双方矛盾的历史原因,又从两人年轻时的关系入手进行调解,最终促成两人达成和解。”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_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高校_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周宏钊从实习导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在实验班学到的法律知识和道德操守的激活,“从理论到实践的双重熏陶,促使我下定决心,将来要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法官!”

“我们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创新型法学人才培养的首位,注重德法结合,让学生在体会法治进步的同时平面模特,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状的认识和对法治体系、法治理论的理解,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焦宏昌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我国法学教育的迭代升级,法学实验班也将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尝试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造智能化升级培养新模式,以积极姿态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对法制体系的挑战。

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看来,“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主要窗口,也是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战场。

十年探索成果显著,截至2020年,实验班已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800余名优秀毕业生口才,大部分已成为国家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经济实体、教学科研机构的骨干和主力军。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已经到来生活万岁,我们将在进一步总结提炼过去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拓展的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马怀德说。

中国教育报 2021年2月22日 第3版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