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龙年:龙腾虎跃,龙行天下,传承龙文化,弘扬龙马精神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人们在等待舞炮龙。在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村民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蒋村龙舟胜会上划龙舟。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民众等候舞龙。新华社

兴安金龙献珠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村民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村龙舟节上划龙舟。新华社

它能冲天而起,腾云驾雨,雷霆闪电;它能潜伏在浩瀚大海之中社会福利,隐匿而行中国文化,却不掀起任何波澜。这是何等神灵?它就是龙!

山不以高而著称,而以居其间的仙人而著称;河不以深而著称,而以居其间的龙而著称。在古人的精神世界里,龙是无所不能的,被视为权威、尊贵、吉祥的象征。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的龙文化。2024年的生肖属龙,龙年到来,龙腾虎跃,龙行天下,带来了龙马的昂扬气势和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

龙的传人

古代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叫中国。

古代东方有一群人。

文化中国为主题的作文_中国文化_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在龙的脚下长大,

等他们长大了,就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我们永远是龙的传人。

这首《龙的传人》我听了无数遍,每次听到都热血沸腾,中国是龙的国度,我们是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的心脏和灵魂!

龙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之物。

西晋皇甫谧在《帝王本纪》中记载,炎帝“母为任姒,蛟氏女邓为少典之妃,游华阳时,见龙头,生下炎帝。其人身牛首,长于江水,有圣德,以火德治国,故号炎帝”。少典是伏羲与女娲之子,女邓为少典之妃。女邓到华阳游玩,忽见天空中飘来一团祥云,走近一看享受生活,原来是一条龙。龙陪着女邓游玩,女邓怀孕生下了一个孩子,名叫禹王。这个禹王可不是一般的孩子,生下来三天就能说话,五天就能走路,七天牙齿就全出来了。 五岁起,他就喜欢辨识植物,这就是后来因尝百草而家喻户晓的神农氏炎帝,神农氏炎帝是他母亲与龙所生,自然是龙的始祖。

此后,中华民族早期的领袖人物几乎都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炎帝结盟、统治天下的黄帝也不例外。《周易·系辞下》和《史记·五帝本纪》均引述史料,称黄帝“面容龙貌,德行圣明”,“命应龙伐蚩尤”,大获全胜。黄帝去世时,“有垂须的蛟龙下凡来迎接黄帝”。

社会在进步,文化在积累,神话传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完备。炎帝、黄帝成为遥远的时代,尧帝将部落带上了国家的门槛。如此杰出的人物,当然不会被排除在龙族之外。

传说尧的母亲青都爱玩耍。一天她出去野餐,突然刮起一阵旋风,一条红色的“红龙”随风飞到她面前。附近的人惊恐不已,慌乱逃窜。只有青都镇静自若,笑眯眯地看着。红龙温情地靠近青都,和她一起跳舞。过了一会儿,红龙悠闲地飞走了。青都发现身边的草地上有一幅人像画,那人有八色的眉毛和长长的头发,画的一侧写着“红受天命”几个字。青都捡起画带回家。不久,她怀孕了,14个月后生下一个胖胖的宝宝。青都拿出画来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和画上的人一模一样。

文化中国为主题的作文_中国文化_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春秋合城图》中就有记载,讲述了尧帝的神奇来历:

尧的母亲青都名震天下,是大帝之女,生于斗尾荒原,常在三河东南。天上雷雨交加,血流成山,生下了青都,长大后,形似大帝,常有黄云笼罩,不食不饿。二十岁那年,她寄居在易常如家中,没有丈夫,外出拜见三河首领,常有神仙跟着。一条红龙捧着地图出来,青都看上去,“红受天命”。地图下面是一个红衣男子,面容八色光亮,须鬓长七尺二寸,上下梆梆,脚上长着翅膀,上面写着:“红帝升天,成为天之宝。”青都的翅膀荒原上,突然刮起了暴风雨。 红龙娶了青都,青都怀孕了。红龙消失了。她给尧哺乳。哺乳后,她看见尧是一张地图。尧知道后,青都把地图交给了尧。

文中的记载与民间传说如出一辙,究竟是有人读过经书流传,还是作者从民间获得写作素材,已无从考证。由此可以理解的是,从炎帝到黄帝,再到尧帝养生之道,都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炎黄之裔,尧舜之裔,因此都是龙的传人。

为什么是龙?

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唯有龙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虚构的,堪称众多动物的组合。龙是由哪些动物组成的?资料显示:牛头、鹿角、马鬃、蛇身、鱼尾、鹰爪。我们村里的老人和村民总结得更简洁流畅:“牛头、马面、蛇身、鸡爪、鱼鳞、虾尾”。老人的说法虽然与资料有出入,但主语却一模一样,都认为是蛇。为什么要把蛇定为龙的主语呢?在古人眼中,蛇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一般动物都是靠腿脚走路的,而蛇没有腿脚,但行动速度却非常快,行动迅速时,能把追赶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犹如飞翔一般。 人们把神奇变幻、腾云驾雾的愿望寄托在蛇身上,便以蛇为题材展开想象,于是就有了龙这种无所不能的神奇生物。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群星璀璨。据考古发现,早在6000年前,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就出现了龙形。这条龙是用蚌壳做成的,昂首拱背,前爪掘地,后腿蹬地,尾部摆动。考古专家形容这种姿势就像一条飞龙在海上翱翔。中原地区已经开始制作龙,而在东北地区,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猪龙”。猪龙与蚌壳龙外形迥异,是用玉石雕成的,也被称为玉猪龙。当时的玉器能制作得如此精湛,实在令人钦佩。

探究考古发现的制龙历史,发现黄土高原上的晋南并非没有龙的踪迹。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发掘出距今约4300年前的龙盘。在280万平方米的城址内,先后有4座大型墓葬出土了形制相似的龙盘。龙盘上的龙盘如蛇,鳞似鳄鱼,耳多于蛇,口似嘉禾枝,明显是多种动物的组合。考古界认为,陶寺龙是中国龙的原始原型,而今天龙的形象则是这种龙不断演变、完善的结果。陶寺遗址墓葬众多,考古队已发掘1309座,出土龙盘的只有4座大型墓葬。这些大型墓葬规模相当大,随葬品也十分丰富。 进一步推测墓主人应为当时的“首领”或“国王”,盘龙应是早期礼制的体现。

艺术家将陶寺龙与当今流行的龙形象进行对比,发现“蛇加脚就是龙”,陶寺龙以蛇为主,但又不是单一的蛇,身上加了鳄鱼鳞,进一步丰富了陶寺龙的造型,加了脚、角、须、尾人民日报社,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龙。

龙集走兽、飞禽、水兽、爬行动物的特点于一体,从最初的陶寺龙到中国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志向和美好愿景。

信仰与图腾

龙的形成历史悠久,龙文化也源远流长,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的精神灵魂。

在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帝作为天子的代表,被视为真龙天子的化身。龙的形象被广泛运用在皇家徽记、服饰、建筑中。在紫禁城中,建筑装饰中大量运用龙,以彰显皇家的统治地位和信仰。在瓦当、裙摆、屋檐、金柱、墙面、皮炉盖等处的滴水画中,都可见到龙的形象。

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_中国文化_文化中国为主题的作文

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龙被看作是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象征,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农耕文明时代,人们需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才能过上好日子,龙被中国人赋予了呼风唤雨、降下甘霖的本领。龙又如何能知人心、顺人意、及时带来甘霖呢?遇有旱灾,百姓便会祈雨,祈雨需要场所,于是便修建了龙王庙。中国地大物博,几乎随处可见龙王庙。北方少雨多旱,龙王庙自然屡见不鲜。然而南方不缺雨水,龙王庙也遍布城镇,尤其在江河湖畔更是星罗棋布。这是为何呢? 原因在于民间信仰中,龙不仅能顺应民意,及时带来雨水,消除旱灾,还能知民意,平息风浪,消除水患。若下雨,则不至于下得太大,不至于酿成灾祸;若出海,则可保风平浪静,平安无事。正如龙王庙上的对联所说:

长江、长江流入大海。

能造云、降雨的人被称为神。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和平。

大海平静,河流平静。

处处都需要龙的庇佑,人人都渴望它的呵护,似乎生怕龙忙于各种事务,所以民间传说龙干脆生了九个儿子,让他们可以继承父亲的志向,解除人们的忧虑。明代李东阳所著《怀鲁堂集》详细记载了九个龙子的爱好和作用:超凤,喜欢冒险,能震慑妖魔消灾,虎视眈眈地守卫着大殿的屋檐;驰文,爱吞天下,东张西望,端坐于屋顶两端,总能远眺,驱赶鬼怪;弼安,形似猛虎,有定官司之长,镇守监狱,也看守平民的家宅。看守监狱的位于门楣上,看守民宅的则镶嵌在门上。 百姓住宅、祭祀寺庙、王宫宫殿均有龙子日夜守护。

另六个龙子是百姓的保护神,随处跟随:蒲老,爱吼叫,难以闭嘴,被放在钟上,报时;秋牛,喜欢音乐,被雕刻在胡琴头上,供人聆听;狻猊,形似狮子,常蹲在地上,是佛裆下的坐骑;霸侠,又叫貔貅,形似龟,力大如牛,是抬石碑的力士;伏羲,性情温和,举止优雅,盘绕在石碑顶端;睚眦,形似豺狼,长角圆睁,犄角向后,紧贴背部,喜爱打斗,被雕刻在剑的剑柄和剑鞘上,以示其侠义之心。

龙的中文

龙威力无比,能保佑百姓脱贫致富,带来平安,当然也是吉祥的化身。“龙”因此深深地融入汉字和文字之中。别说名字里有“龙”的人很多,就连地名里也经常出现“龙”字。烟台龙口市、湘西龙山县、惠州龙门县、延边龙井市、赣州龙南市、齐齐哈尔龙江县等,市辖区有龙山区、龙安区、龙华区、龙文区、龙岗区、龙泉驿区等,地名里带“龙”字的村落就更多了。 仅郑州地区就有:龙王村、龙头村、龙岗村、龙泉村、卧龙村、五龙村、九龙村、南龙村、龙潭村、龙虎村、龙凤村、黄龙岗村、龙王庙村、龙头沟村、龙尾沟村、五龙口村……

龙、凤、麒麟、玄武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四大瑞兽。“人中龙凤”是指人中之最、人中之英雄。孔子拜见老子,回去后对弟子说:“今日见老子,如龙乎?”《三国演义》中曹操饮酒谈英雄:“龙可比天下英雄。”希望儿子成龙、女儿成凤,是中国父母心中根深蒂固的期盼。许多美好的憧憬往往伴随着“龙”和“凤”。龙凤是祥瑞之兆,龙是瑞兽,凤是灵鸟,它们同时出现的情况非常罕见笑话段子,象征着吉祥美好的祝福。

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很多,虎蹲龙盘,蹲姿如虎,盘曲如龙,形容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龙行虎步,形容行走威风如龙,矫健如虎;生龙活虎,行为如龙虎般活泼敏捷,富有生机;车河龙流流,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生动活泼;笔走龙蛇,文字飘逸,草书如画;龙飞凤舞,原是形容山势蜿蜒磅礴,后来也形容书法笔法遒劲、灵活舒展。

…………

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_文化中国为主题的作文_中国文化

成语与寓言、典故有关。

叶公喜龙——春秋时期,楚国叶县有个县令,人称叶公。叶公很喜欢龙,他在屋内屋外的墙上画龙,在梁柱门窗上雕龙,在衣服腰带上绣龙。龙听说后,十分感动,前来拜访叶公。不料,叶公一见龙,竟吓得浑身发抖。“叶公喜龙”这个寓言非常犀利,用龙把言行不一的面具撕得粉碎。

龙的点睛之笔——梁朝时,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僧繇。他按照梁武帝的要求,在庙宇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金龙。人们远远地称赞他,近看却不解。为什么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呢?有人批评他,张僧繇回答说:“我如果给它们装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听的人都笑了,以为他是在吹牛。为了打消大家的误会,张僧繇只好提笔给龙装上眼睛。可刚画完一只,龙就冲破墙壁飞上了天空。看看张僧繇的画技有多高超!从此,龙的点睛之笔就成了文艺界追求的一个极高的目标。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龙马精神”。龙与马配在一起,是古人心中的强大组合。马奔腾如飞,在农耕文明时代独家新闻,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古人飞速进步的愿望。无所不能的龙与闪电般奔腾的马融合形成的“龙马精神”,实在是中华先民豪情壮志的精神形象。《辞海》有孔颖达的名言:“伏羲治天下,龙马载图出江河。”李白在《白马》诗中写道:“龙马皮毛雪白,金鞍为武陵英雄。”到了李应的笔下,出现了龙马精神一词:“四朝忧国毛如丝,龙马精神似海鹤。”

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凭空想象,创造了一匹白龙马。白龙马原本是一条龙,是西海龙王敖润三太子,他因不堪屈辱,怒而犯错,受到惩罚,化作白马,成为唐三藏西行取经的坐骑。在取经队伍中,白龙马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吸取教训,成为最能忍辱负重的一个。遇到困难,猪八戒想卖它,它却泰然自若地接过;遇到激战,沙和尚挥舞着法杖大显身手,它却纹丝不动。看来,白龙马已经失去了血性,不会再发怒了。然而,在小说第三十回最危急的时刻,唐僧却化作虎精。 “大哥走了好久了,八戒和沙僧也没消息。”它跳起来说:“现在不救唐僧,这功业就完了!”它突然砍断缰绳,抖掉马鞍辔头,迅速跳起,化作龙形救师父。平日里他脚踏实地,危难之时,他又显出英雄本色,危难之时救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这是对龙马精神的形象诠释。

易经中的龙

哲学是智慧之学,《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龙文化源远流长,《易经》自然不会缺席,《乾卦》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记载,蕴含着中华先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

《周易》中与龙有关的六爻前九卦是“潜龙无用”。潜龙就是隐藏在地下或水平面以下的龙。就好比一个人的知识和才华还不够丰富戛纳红毯,必须不断积累能量,充实自己。如果此时急于求成,不但做不成大事,还可能适得其反。影响自己的名声是小事,影响以后的发展则是大事。所以,只有“坐板凳十年”,才能“文章里不写一句空话”。

第九二句是“田间见龙,利见大人”。潜伏在地上、水平面下的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气势,开始显露,利于有大德之人出来治理国家。千里马遇上好驯马师,价值百倍。潜伏的“龙”要先向有龙德之人学习真本事。

虽然第九、四句没有出现“龙”字,但依然是对龙的行为的一种诠释。第九句是“日日勤奋,夜夜警醒,无过失”。勤奋是自强不息相声新势力,努力工作;警醒是谨慎小心,不可大意。晨勤奋,夜夜警醒,真是最恰当的人生行为节制。胆大而不固执,谨慎而不退缩,刚柔并济,这样才能“无过失而警醒”。离是危险;巨是灾祸。无过失而警醒,有危险而无灾祸,把握得当!这正像《尧诫》里说的:“日日战战兢兢,人莫失于山,而莫失于脊。” 只有日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日日加倍谨慎,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九四句是“或跃入深渊,无过”。龙或跃上天空,或潜伏深渊。我们不能单靠主观想象,而要根据外界形势的变化,决定进退,顺势而为,才能避免失误。

第九五句是“飞龙在天,好见伟人”。飞龙在天,“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是人生担当大任、做大事的舞台,也是人生辉煌耀眼的舞台。借用唐代《金缕衣》的名句,应该是“有花可摘,当即摘,莫等无花才摘枝”。不过,在兴致高涨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自己手柄游戏,一定要把眼光投向下一个层次——

中国文化_文化中国为主题的作文_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九句是“龙过高则后悔”,是警告一个人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要妄自尊大。“飞龙在天”是人生的高端,事业的巅峰。有成就,有作为,但不要得意忘形。要懂得事物走到极致就会回头的规律,要懂得“无限风光在险峰上”,险峰背后是深沟壑。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举止适度,这样以后的发展才有更大的空间继续上升。

《周易》中贯穿的龙文化,是人生大哲学、大智慧,它不孤立地谈论个人的发展与成就,而是把个体放在社会环境中去认知与审视,龙,这条回归精神的无形之龙,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人生。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大中华》一歌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它的名字叫中国……我们的家里盘绕着两条龙,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除了这两条天然的龙以外,还有一条人造的龙贯穿大地,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中国人崇拜龙、祭祀龙、画龙图腾、建九龙墙,甚至在高耸的华表上雕刻飞龙。这还不够,每逢佳节,喜庆的人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表达激动的心情,营造节日的气氛——跑竹马、划旱船、耍狮子,而最吸引眼球的表演莫过于舞龙灯了。

舞龙灯的习俗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乃至偏远的山村都有。新年之前,心灵手巧、手艺精湛的热心人早已聚集在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龙灯。先用竹节围出一条长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龙身,外面用彩绸装饰,里面点上蜡烛(现在都装上了LED灯)。当夜幕笼罩大地,锣鼓声响起时,一群活泼的年轻人,手捧闪闪发光的长龙飞上舞台,时而趴在地上穿行,如“田间见龙”;时而高举龙头,如“飞龙在天”。将神龙腾空的曼妙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将降龙伏虎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气势冲天。

在中国南方,有赛龙舟的习俗。每逢端午节,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子敲锣打鼓,划桨划行,让平时行进缓慢的木船,如箭如电般向前奔腾。不,那不是木船生活有点甜,应该叫龙舟。其实,龙舟也是木船,只不过在船头装饰了龙头,在船尾装饰了龙尾。木船变得优雅,蕴含了龙虎之志,博采众生之大志。赛龙舟也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浙江金华,有一种独特的板凳龙,龙头、龙身全用板凳装饰,少则八十张,多则上百张。板凳之间用木棍连在一起,表演者一拿起木棍,龙便从地上腾空而起。每张板凳上都绑着一盏灯笼,灯笼上装饰着喜欢的图案。图案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形式有绘画、剪纸、雕刻、雕塑等,真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因此,虽然板凳、灯笼很多,但每一盏灯笼从不雷同。每逢过年,许多村落的龙齐聚一堂,各显风采、各有千秋,犹如一场多门类艺术的展览。

夜晚,当彩灯亮起,长长的龙凳穿行在田野间,犹如一条巨龙。若顺着山间小道而行,远看更像是盘旋在天空,一条条巨龙都展现着磅礴的气势。若走近观看,精美的彩灯更是展现着精湛的技艺。龙凳体现着刚柔并济的龙文化和哲学。这是激情与理性的展现,是娱乐与启蒙的艺术。舞龙者获得满足,观者陶冶情操。因此,表演者个个热情高涨,锣鼓齐鸣,巨龙舞动,腾空而起。

让我们把锣鼓敲得更响吧!

舞动起来,让龙更加有活力!

龙年到了,巨龙翱翔天空,驰骋四方,舞动着中华儿女的雄心壮志!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