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信论文 6 篇:全媒体时代下的培育研究与实践意义

佚名 次浏览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实践当中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并在实践中积极践行,对自己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尊重、珍惜和信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当代意义。本文整理了6篇关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论文,以供参考。

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第一篇论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摘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不仅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而且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全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具有认识有限化、渠道现代化、信息碎片化等时代特征;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难点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需从全息传播、全员传播、全过程传播、全效传播等方面加大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举措。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时代意义与特征;成因与举措;

摘要:文化自信是更根本、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它不仅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而且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全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需要从全息传播、全员传播、全过程传播、全效应传播等方面采取更多措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持久动力,意义深远。在全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价值、内容特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不仅是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资本搞笑动画片,更是培育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全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素养_素养文化的意思_素养文化感悟

(一)当代视角:夯实基础、应对挑战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充分肯定,是社会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衰。全媒体时代加速多元社会形态不断形成,语言深度融合、思想不断碰撞、媒介无限延伸,文化形成新的发展态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较早、发展较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字、浩瀚的文化典籍、奇妙的科技进程、深厚的道德伦理,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生产发展和精神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理性积淀,不仅推动了历史中国的繁荣发展,而且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构传统文化传播格局,拓展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有助于应对多元文化的时代挑战,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文化视角:精神源泉,屹立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的灵魂,就站不起来”。[1]无论是人们所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素养,还是历史学家汤因比所描述的“二十六个文明中心”,还是文化学者斯宾格勒提出的“八大文明中心”,作为世界本土文化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位列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源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石。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超乎想象,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不能让这种文化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对具有传播价值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应进行转化,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和现实要求的内涵和表达方式笑话段子,符合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要求和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期待。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可以有效加强对传统文化瑰宝的深度挖掘和传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容和要求,进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主体视角:坚定信心、提升成效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其中,明确提出文化在发展思路和目标取向上要以人民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人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发展、创新、实践、传承离不开人民群众老龄化,否则只能束之高阁、难以为继。大学生作为人民群众的高层次知识分子群体,是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部分大学生在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迷失自我脱口秀演员,导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断下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全媒体时代,研究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养文化感悟_素养文化的意思_文化素养

2.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时代特征

1. 局限性的认知

全媒体时代,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海量、传播渠道多样,为当今文化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强大的文化阵地。然而,随着这个时代带来的社会交往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口才,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着复杂的教育困境。在对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进行的文化自信网络数据调查中,当被问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时,68%的学生回答“不多”,2.4%的学生回答“很少”,只有1.6%的学生选择“很好”。 这表明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性被明显弱化,大学生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普遍呈现出有限的特点。

2. 渠道现代化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节点无处不在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信息传播的节点和中心。“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每个人都是中心”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传播渠道以其全方位、多载体、实时性等特点降低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成本,拓宽了文化内容的传播渠道,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受到青年大学生的青睐美食,通过互联网获取文化信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因此,占领网络文化传播制高点,营造健康向上的现代网络传播氛围,充分发挥全媒体现代传播渠道的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3. 信息碎片化

素养文化感悟_文化素养_素养文化的意思

全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文化实践提供了新途径、新思路、新平台,但由此带来的文化信息碎片化影响也不容低估。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所接收的文化信息简单、直接、肤浅,长期接收碎片化信息,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深度理性思考能力,对其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素质产生了负面影响。偏爱浏览阅读碎片化信息,忽视对文化信息的深度挖掘,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性在全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弱化。同时,全媒体时代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客户端上出现了大量的自媒体用户,信息主体的大众化、信息传播的快速化,为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大量冗余信息涌现。 不具备深度文化传播利用价值,大大压缩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加之部分自媒体客户端社会公德心、专业素养欠缺,为获取点击量,甚至片面宣扬“摔倒老人不敢扶”、“电信诈骗”等腐蚀公众思想道德的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群众基础。

三、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困境原因

1.社会原因:多元文化主义的严峻挑战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类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多元文化的竞争与矛盾激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充斥着大学生的文化视野,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行为方式上的冲突与困惑。由于西方文化以全媒体传播技术强势入侵戛纳红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与排斥,对传统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效。

(2)家庭原因:地位不受重视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2]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孩子文化思维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持久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时期,各种矛盾冲突不断涌现,一些家长的功利主义、自私主义思想猖獗。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要求孩子“只看分数”,以“取得各种荣誉”来评判其优缺点,幻想“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养生之道,要求孩子一味学习雅思、托福,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屑一顾。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对异国文化狂热追捧,加剧了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播的难度。

文化素养_素养文化的意思_素养文化感悟

(三)学校原因:沟通的有效性尚未得到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三所高校的网络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有59.2%的受访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之一。同时,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丰富”,但仍有18%的学生选择“缺乏”。以上数据表明,思政课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成效还有待显现。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比较缺乏,没有持续有效地开展,难以达到通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

(四)个人原因:认知思维不足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大学生自信乐观、富有创新精神,但尚未形成成熟合理的辨别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丰富了我国文化市场,丰富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渗透日益加深,加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导致部分大学生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力量——内在驱动力缺失。

四、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与措施

素养文化的意思_文化素养_素养文化感悟

(一)多种技术共同驱动的全息通信

全媒体技术不仅包括传统媒体,还包括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总和,涵盖了人们接收各类信息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一切感官信息媒体传播方式。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必须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重优势,形成多方位的传播合力。一方面要重点加强传统媒体建设。图书、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具有受众多、容量大、覆盖面广等媒体优势,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平台作用,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提高传统文化传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智能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人们对“全媒体”传播技术的认识。 这一技术所蕴含的融合、共享、兼容理念,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铺平了新的渠道,也是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短视频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工具,让大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文化强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与弘扬,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塑造人道德、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全员沟通,多方力量推动影响力

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并随着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而发展起来的”。[3]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把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多方面的传播合力。一是提高学校育人的实效性。高校不仅是孕育和创造新知识的摇篮,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制高点。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文化育人的主渠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弘扬传统文化桥梁的作用。同时,高校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其次,营造家庭育人氛围。家庭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只有优化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提高家长传统文化素养,才能进一步有效地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关键在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文化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必须不断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行为上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

(三)全流程沟通、多环节促成效

全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使者”,而是文化事业的“插花人”。中华民族五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念和教育资源,既有“利国利民,何患无辞”的爱国情怀,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既有“富贵不能贪,贫贱不能移,权势不能屈”的人格追求,也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全过程。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重点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对于高年级学生,应重点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文化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自立。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