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都要能提供医疗服务,而目前——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仅两成
制图:李子悦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医疗需求,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当前医养结合发展能否满足需求?医养结合是否会加剧医疗资源短缺?未来如何有效增加供给?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解答。
- 编辑
医养结合存在较大差距,哪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当前,我国养老医疗需求快速增长。12月7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养老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与医疗脱节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养老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日益突出。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甄炳良12月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表示,我国老龄人口发展很快,平均每年净增800万至1200万老年人口,其中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目前,我国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近4000万。
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有4万多家,但具备提供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按照《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受财政约束,医养结合相关的医疗、养老、医保政策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照护和医疗保障力度不够,很多照护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力承担,养老机构难以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程度不高。养老院设置规划与医疗机构规划未有效衔接,医养结合养老院建设不足,护理床位比例低手柄游戏,养老院医疗设施功能不完善。
服务能力不足。居家、社区养老中,老年人最关注的是日常照护、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但目前很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不够紧密,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护服务,无法满足高龄、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和医疗照护服务需求。机构养老中,老年人大多患有多种疾病,对医疗服务需求旺盛身心健康,但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评聘限制、硬件配置不足等原因,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这导致养老机构高端企业管理、护理等专业人才短缺,流动性大孤寡老人,机构可持续发展程度低。
第二个问题,进驻养老院,医疗资源会不会被分割?
医养结合发展是否会加剧看病难?如何平衡医疗资源短缺与养老需求旺盛的矛盾?
甄炳良表示,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缝对接,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和全科医生制度,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居家床位等公共卫生服务,让老年人就近获得公共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司副司长何朝华在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表示,现在社会反映出来的看病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大专家身上。正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越来越多患病的老人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这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一定的压力。
医养结合发展强调医疗与养老有机衔接、融合发展养老机构,一方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康复、护理等慢病医疗机构建设,将集中在大医院或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养老院或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医疗机构的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等措施,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独家新闻,使部分有医疗照护需求的老年人,根据健康状况和自身条件,到医养机构接受服务。同时,加强居家、社区老年人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提供,逐步建立“大医院治疗、医养机构或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全方位、连续性服务模式,尽最大努力解决亿万老年人的健康照护问题。
另外,医养结合的发展是否会增加医保支付压力?
何朝华表示,推进医养结合,可以盘活现有卫生养老服务资源,让更多老年人主动离开医院,避免在大医院长期住院、占床,选择居家养老、社区护理,从而减少总体医疗卫生服务支出健康生活,减轻医保负担。
甄炳良表示,相比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或康复护理,养老院相应服务收费较低。在社区、在家中,如果老年人能便捷地享受到居家床位和全科医生服务,减少门诊和住院次数,也有利于缓解医保基金压力。
问题三:如何调动多种资源投入?
从目前看,医养结合存在较大缺口,如何有效增加供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要提升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能力,加强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开辟绿色转诊通道,提供治疗期住院治疗、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护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卫生养老服务,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就近就医。鼓励和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发展老年医院,增加老年病床位。
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把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作为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对此,甄炳良表示,在规划上,要更多地把养老和医疗结合起来考虑,比如所在区域有医院,那么在建立养老机构时,最好选择在医院附近,或者交通便利,可以互相支撑。
此外养生之道,还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委托养老院开展医疗服务,构建养老医联体,如养老院可以作为医院的后续治疗通道,老年人出院后可以到养老院进行康复护理。
政府应为医养机构提供土地使用政策支持,如非营利性民办医养机构可使用政府划拨土地,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应通过招拍挂方式优先供应土地。还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医养机构可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模式,或采用行业引导基金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在人才培养方面民生,养老院医护人员享受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职称待遇,在继续教育等方面优先安排。鼓励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养老院多点执业、轮岗服务,帮助培养护理人员。
何照华表示,《意见》要求,各地在制定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足空间,特别是要按照“非禁即进”的原则,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格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同时要整合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私合作、民公协办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
链接 1
老龄化导致医疗成本快速增长
“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庞大,疾病经济负担占GDP比重已由1993年的2.1%上升到2013年的3.4%。卫生费用快速增长成为卫生服务体系应对老龄化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八次年会发言时指出。
“2015年,年龄结构变化导致的慢性病发病数预计比2005年增加31.3%,医疗服务费用比2005年增加19.6%,与发达国家相比增长速度太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指出,老龄化将给医疗体系带来三大挑战,即疾病谱转型、人口转型、制度转型。
与会专家建议,应对老龄化挑战,要制定实施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推进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健康管理,建立以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基础、专业养老机构为支撑,预防、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服务体系。(记者 李红梅)
链接 2
公立养老院实行候补名单制度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甄炳良今天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表示,应建立公立养老机构入住资格评估和轮候制度,避免健康的老人在福利机构住满20年以上,而其他更需要帮助的老人无法进入。
甄炳良还表示,目前一些养老院空置率较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养老院购地、建设成本等前期投入较大,床位费用高,且距离城区较远,因此老人就医成本较高。
未来应更加重视养老规划布局,一个地区有多少老人,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大概占多少比例,据此形成大、中、小型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的合理布局美食街,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可采取租赁、改建等方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司副司长何朝华表示,各地要把养老设施纳入新城统一规划笑话段子,防止新城发展好后,养老设施不足,还要建在郊区,既远又贵。(记者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