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主流媒体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南方都市报的创新路径值得借鉴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主流媒体当下面临的紧迫课题。迈向新的历史征程,都市类主流媒体要把握大势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飞进寻常百姓家,是摆在主流媒体面前的迫切课题。迈向新的历史征程,都市主流媒体必须把握大势、坚持正道、创新做大主题报道,汇聚起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巨大力量。作为重大主题报道的生力军,南方都市报提升定位、找准定位、坚守本职,立足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融合发展逻辑生活感悟,积极探索“三守三变三结合”路径,创新叙事、丰富表达、多元化呈现,在重大主题报道大合唱中高唱南都之声,让主流思想舆论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分析南方都市报的创新路径,“守”是基础,只有守住正道不偏离,才能稳步前行;“变”是手段,只有变才能打通、打通才能有效达成目标;“融”是目标本身,重大议题创新报道必须纳入媒体融合的框架中,最终要实现舆论场的融合,才能实现报道传播效能的最大化和优化。

1、守护:守护初心、坚守岗位、守护能力

做好重大选题报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是关键。走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是致胜法宝。要自觉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弘扬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努力把主流价值观转化为真实、生动、可触及的新闻故事,推动专题报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党媒基因与时代使命并存

新时代党的舆论工作者要始终坚守党媒初心,传承党媒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南方都市报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的城市主流媒体角色定位,从政治高度考虑问题,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大局的能力。近年来,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在建党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两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议题上从未缺席,制作推出一大批精品作品搞笑动画片,助力弘扬更多正能量、更高主旋律。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我们紧紧围绕主题,聚力造势,突出特色,创新表达方式,推出全媒体报道产品600余部,总阅读量突破1亿。其中,手绘长卷《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将港珠澳大桥、深圳前海石桥、英德市连樟村等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地标性地点与总书记当时的重要讲话融为一体,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展现广东发展的新成就,一卷一卷,跃然纸上。连环画《引领学习——总书记表扬的模范力量》以总书记表扬的20位英雄模范为典型。 它以剧场故事的形式,现场感十足,阅读体验沉浸感十足,赢得各年龄段读者的一致好评媒体报道,在同类型题材的媒体表达中独树一帜。数据互动H5《中国数字,时光缤纷》以20个主题互动体验,感受我国十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形式上,采用波普手绘视频设计,营造出动感、色彩缤纷的效果。标题“中国数字”一语双关,既代表了数据的特性,也寓意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

2. 舆论引导与群众需求合谋

如果不及时传播准确权威的信息,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扰乱人心;如果不培育和强化积极正确的思想观点,消极错误的观点观点就会泛滥。做好重大选题报道,是建设坚强党的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的重中之重。主流媒体要从需求侧出发,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的话语权、主动权、主导权。

报道媒体集央视网_报道媒体有哪些_媒体报道

2021年5月底,在广州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刻,南方都市报担负起责任,在广东省委宣传部支持下,开通“广州抗疫热线”,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前台接听→中台反驳→后端督导→中台问询”的闭环运行机制,及时收集求助线索,助力党委政府及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挥了坚定信心、暖民心、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南方都市报主动与主流媒体联手,打造宣传矩阵,构建联动宣传格局,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积极抢占话语权。 今年我们联合海南、福建、浙江、湖南、宁夏、四川等省区主流媒体,开展“遇见中国之美”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联合制作、联合传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生活美好。制作了近50个具有大片质感的视频,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总播放量超千万,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有效激发了观众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强烈自豪感和自信心。

3. 沟通能力和长期性

全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有很强的能力和本领,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全媒体传播处处都有竞争,都有舆论话语权的竞争。这种竞争和较量,最终体现在传播力的竞争上。没有传播力,哪有影响力?因此,主流媒体要想在重大主题报道的“大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用户理念,提升现代传播能力和水平。

南方都市报始终视内容生产与传播为生存之本,始终坚持“长线主义”,不断强化传播力。在党的二十大前夕,我们推出“十年中国”成就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设计成试卷王者荣耀比赛,以新颖直观的方式展示各领域十年答卷。试题设计依据中宣部36场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权威数据,分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民生优先、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六大主题。试题生动活泼,极大激发了读者“考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宣传了我们国家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 推出《见证不平凡:这就是广东》系列短片,以“桥看路”“路通八方”“迈向更高层次”“乡土风情故事”“活力湾区”五个关键词串联广东不平凡的十年,运用实拍、3D、合成、特效等技术,从普通劳动者和建设者的视角,展现广东的跨度、速度、高度、温度、人气。视频播放量超过7000万次。同时,制作并向海外观众推送英文版视频,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手绘长卷《追随总书记的脚步》:以广东为视角、以全国为视野,讲述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精神如何在南粤开花结果

报道媒体集央视网_媒体报道_报道媒体有哪些

2. 改变:改变内容、改变渠道、灵活沟通

“智者顺时而动,知者因势而为。”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等深刻变化,亟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和改进重大议题报道,通过培育优质内容、建设优势渠道、创造优势传播,真正发挥主流媒体和专题报道的导向力、影响力、带动作用。

1.“言论”的价值和“面子”的价值是同构的

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影响力,在于内容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好的内容永远是舆论场的根基和硬通货。只有强化内容质量,满足群众对内容的刚性需求,重大专题报道才能“既有群众基础,又有口皆碑”。

当今中国最能凝聚人心、振奋人心的正能量,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辉煌成就。我们紧扣这一主题,用脚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用心、用情、用力量描绘新时代发展的壮丽画卷:通过“直播+数据制品+手绘长卷+人物报道+视频专题”的全媒体报道,带领广大用户“坐高铁看中国”,沉浸式体验中国速度,感受中国发展成就;通过创意表达,成功打造“从三明小吃到三明治”全网热议话题,助力“三明治理”高质量发展样本成功爆红; 通过40小时海陆空立体全景拍摄直播,直升机、喷漆大巴、潜水、上天入海、穿梭街头巷尾,生动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在夯实主题报告内容厚度和思想深度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思维,追求新颖、现实、生动的话语丰富表达,灵活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实现主题报告“字”值和“面”值的双重提升,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

2. 正能量和高流量

报道媒体集央视网_报道媒体有哪些_媒体报道

流量是衡量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渠道中断”“渠道失灵”成为主流话语、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最大痛点。没有渠道,就意味着无法有效接触群众,无法以正能量赢得大流量,无法以大流量形成引导力。

南方都市报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内部资源,成立新媒体​​业务中心,实施全员视频化转型,加速推进主战场推进,突出融合发展,构建“2+1+N”协同高效的融合传播体系:“2”指南方都市报客户端和N个视频客户端,“1”为南都官网、奥译网,“N”为一系列细分化、差异化的第三方平台新媒体账号。从近两年的数据看,我们新媒体矩阵年均流量已达百亿自助火锅平面模特,有效触达千家万户。同时,新技术造就了海量的群体舆论场,意味着新媒体赛道亟待细分,不同渠道需要匹配不同的叙事策略。 2022年3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南方都市报统筹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等主题,推出大型音乐创作纪录片《新时代的旋律》,以“红色印记+青年创作者”为呈现方式,梳理百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生的奋斗故事。正片首发于独立平台N视频客户端。抖音、快手等商业平台以节奏快、看点密集的幕后花絮、预告片等短视频引流。微博注重话题经营和明星联动。微信通过多层次、多圈层传播,利用创意漫画、互动体验等新颖玩法造势,全网流量达2亿多。

新形势下,主流媒体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充分整合利用优势渠道,提升报道传播力,提高传播覆盖面,实现正能量大流通,才能牢牢占据舆论传播制高点。

3.全媒体、多场景同步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新媒体到智能媒体的话语框架演进,其实是在强调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综合效能。新技术拓宽了媒体的边界,人与机器并存,万物皆媒体,舆论载体已发生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在重大议题报道中,必须转变思维观念,积极探索多维度拓展生产传播能力,充分利用传播空间,延长传播链条,不断提升报道的思想密度、覆盖广度、传播精准度。

南方都市报持续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初步构建起“优质原创、创意传播、智能媒体服务”三大核心能力,并将新的服务能力运用到重大主题报道中,成效显著。2020年,“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合媒体报道成为全国疫情主题报道的现象级爆款产品。线上推出人物摄影报道和“疫情·踪迹”摄影棚H5,线下与广东21个城市开展点灯致敬行动,广东省共启用千余块LED屏赞颂英雄,还开辟了以防疫宣传为主题的地铁站,打造“万众一心——致敬抗疫战士”专题展。打破了媒体固有的传播思路,除了版面、电脑、手机端,找到了线下城市空间的场景化传播方式,全面凝聚社会各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信心和力量。 这组报道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22年春节期间,我们推出“好家风摄影棚”线下体验馆、“传递家风一封信”视频征集等报道活动,打造“春节下基层”传播新场景,收获了良好口碑。如今电子游戏,“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传播方式已成为南方都市报报道重大主题的标配,更是实现专题报道新颖多彩的关键举措。

报道媒体有哪些_报道媒体集央视网_媒体报道

3. 融合:融合视野、聚合圈层、融合领域

在重大议题报道中,南方都市报以创新思维和举措,开拓拓展舆论空间,走进青少年圈子,推动主流思想舆论向更多维度延伸,全方位扩大主流价值观影响力。

1.把国家大事和全局结合起来

通常,地方媒体受制于地域限制,在报道全国性重大话题时,很难有大的作为,也很少涉足高端时事报道。但是,不考虑大局的人,是没有资格考虑具体领域的。只有思考“国家大事”,才能站得高、视野宽、胸怀宽广,才能有大格局、大担当、大作为。

站在新的历史关头,南方都市报深化思想认识,观察大势、谋划大局,敢于突破王者荣耀比赛,主动作为,精心谋划总书记重要思想和形象宣传报道,高举新光辉,把“两个确立”有效转化为新闻报道的“两个维护”。2022年是金砖国家“中国年”演唱会视频,南方都市报主动设题,调动多方资源,适时推出“携手走向未来”专题,通过7位国际人物的亲身经历和经历,讲述国内外对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战略和个人魅力的高度评价,在海外舆论场放大我们的正面声音。 《大国责任》、《追梦人的答卷》、《十年来信》等阐释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大国外交思想的专题策划也受到大量关注和好评。这不仅是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也是城市主流媒体提升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次大练兵。2021年两会前夕,基于对香港由乱到治的趋势的准确判断,南方都市报推出《爱国者治港方略》系列报道,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发声,积极抢占话语权,有效影响海内外舆论。被中联办多次全文转载,被30多家海外媒体转载数百次。

2.主流价值观与年轻圈层共同成长

报道媒体集央视网_报道媒体有哪些_媒体报道

青少年是国家事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思想走向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但面向青少年的主流内容不是主流媒体的专长,商业媒体也不会做,专题报道往往给人“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刻板印象。探索主流价值观的年轻化表达,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南方都市报持续研究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的媒体消费习惯,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抓住重点、抓关键,深耕主流价值观的年轻化表达,打造了多条产品线,特别是推出年轻新锐的短视频平台——N视频客户端。做产品时,要注重硬核价值观的“软”表达,即话题设置、话语模式、审美风格、社交传播都要贴合当下年轻人的高点,消解严肃题材的沉重感,让年轻人想看、愿意看、爱看。 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题,策划制作了《最潮中国看我的深圳青春》系列报道,以多样的潮水姿态、青春话语、个性表达展现深圳青少年的风采,塑造了“00后”汽修女孩顾慧静、南海守礁女兵林思昭等众多正能量典型人物,被中央媒体广泛转载报道,各大网络商业平台深度参与,总播放量超过10亿。该系列报道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典型报道三等奖。 在建党百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建构、非遗传承等重大主题的运作中,我们也选择了主播打卡、微综艺、说唱、游戏等“Z世代”熟悉的多个形式,拉近我们和年轻人的距离。N视频客户端主打“平台共创”思维,形成共创,才能激发更多年轻力量,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年轻人引领年轻人,实现主流价值观根植于年轻人心中,更广泛地聚集、引领、服务年轻人。

3. 中国视角与国际舞台相通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主流媒体面临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要坚持中国视角、融通中外,善于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好地向世界推介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南方都市报以视频为主要产品,巧妙融合“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在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出品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今年9月,推出短视频专题报道《我的湾区岁月》,用行走的现实主义纪实手法,以“外国网红”为第一视角,展现外国友人在大湾区工作、快乐生活的真实情况。宣传品生动地将中国风、中国水墨、中国水彩等插画元素贯穿始终,中西合璧,引人入胜。视频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海内外各平台阅读量突破8000万。《外国人迎中国新年》《满世界目光奔赴湖北春天》等中英双语融合媒体报道生活感悟,巧妙利用外国嘴巴发声,向世界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同时坚守“以我为主体”的主流叙事框架,避免被西方牵着鼻子走。今年初,西方政客和媒体大肆造谣,持续攻击抹黑北京冬奥会。南方都市报及时推出《世界期待中国:北京冬奥会倒计时访谈》专题报道,解惑扬善,着力传播美西方民众对北京举办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信心和期待。网络关注突破千万,外交部发言人在发布会上两次引用。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获得广泛关注,尤其是欧洲奥委会的赞扬和推荐,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铺平了道路。(作者分别为南方都市报编辑部党委书记、副总编辑、编辑助理)

本文发表于《中国记者》2022年第12期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