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爆火,虚拟人行业发展现状如何?真实故事告诉你

佚名 次浏览

摘要:虚拟主播:装在皮囊里的中间人,直播,直播间,虚拟偶像,虚拟人,虚拟形象

随着元宇宙的爆发,虚拟人的形象和发展似乎也越来越清晰游戏,不少公司也选择加大对虚拟人行业的投入。那么从虚拟人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健康,可以预测出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的真实故事。

当偶像的口碑相继崩塌时,一些公司开始把目光转向“虚拟偶像”。

早在2007年,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就在日本亮相,不仅拥有自己的演唱会、手办、游戏,还吸引了众多全球粉丝成为其铁杆粉丝。

近年来,随着国内深度学习算法领域的突破和设备价格的降低,虚拟人产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演示、直播、导航……

元宇宙的爆炸式增长为虚拟人类之火增添了火上浇油。

很多公司只要1万元就能雇佣虚拟人。本文走访了虚拟人行业,发现员工在不同类型的虚拟人公司工作。其中包括:

关于虚拟人的未来,人们还有许多想象,仅仅从这些从业者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新兴行业普及到大众所经历的坎坷过程。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1、一分钟砸百万抢明星代言业务

丢丢27岁生日公告

2021年元宇宙的概念非常流行,我也顺应潮流来到了虚拟人公司工作。

虚拟人又称数字人,按人物图形维度分为2D、3D两大类,从外观上可分为卡通、写实等风格,综合可分为二维、3D卡通、3D高写实、真人形象四大类,本公司专业从事3D高写实虚拟人。

“柳叶溪”是同公司第一个爆红的角色,她的粉丝一夜暴增百万后,数字资产的概念也被推向大众和品牌,于是不少品牌找上她,愿意出千万来搭上这股风潮。

图片|刘叶曦自称是美容达人,产品推出后,不少达人纷纷效仿。

但寻求现场合作的公司众多,市面上能够复制刘夜曦人气角色的却寥寥无几,这与高逼真度虚拟人的制作流程复杂、投入成本巨大有关。

从零开始打造一个超写实的虚拟人物并不容易,首先要确定形象。在确定我们公司的虚拟人物遵循中国传统风格后,我们内部成立了服装设计团队,服装设计团队从历代经典中寻找灵感,设计人物的服饰,送到工厂打样后,招募了众多演员试穿、演绎角色,再交给原画师进行造型、确定形象。

建模是最重要也是重复的部分,角色形象和发饰越精细,花费就越大。比如我们的角色戴了耳环,可能只是摇头,每一帧都要做重力计算,然后还要重新建模,花费十几万人民币。

但确定形象和建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让虚拟人“动起来”。按照计划,我们公司打算让虚拟人进行直播,但因为目前国内的技术还不能像国外那样把人和真实的虚拟人完全分开,所以需要借助中间人,也就是特效演员,来捕捉他们的动作和技术,也就是所谓的“换头”。

就连被称为清华大学AI第一人的华志兵,也是换了头颅,所以我们公司就停止了尝试。找一个中间人不容易,除了要像普通主播一样能调动气氛,还要控制好自己的表情,毕竟是换头的人物,所以对中间人的要求比较高。

但是要求这么高,为什么中国人自己不当主播呢?

为此,我们只能采取一种迂回的救国方式,即构建剧情,让角色“动起来”。这个过程和拍电影类似,但目的不同:电影里的虚拟人是为电影服务的,而我们拍电影是为了虚拟人。团队招募了编剧、导演、制片人、合作主演、影视后期制作等。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完成后,成品出来之后还需要进行宣传运营等推广工作,总的来说团队规模有二十个人。

由于人工成本高,加上需要进口设备才能达到效果,一分钟虚拟人影片的制作成本高达百万元,加上制作周期长,不可控因素较多,整个行业形势不明朗,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

对于品牌来说,由于技术无法实现互动,距离用户较远,商业价值可能不是那么大,所以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仅仅停留在噱头层面。

对于第三方虚拟人制作公司来说,没有足够的变现渠道百花奖,无法覆盖这笔成本,最终只能采取发行数字集合或者概念融资的方式。

至于我们公司,我们围绕虚拟偶像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负责投票和运营数据。毕竟以偶像身份出道的虚拟人毕竟还是偶像,可以接广告,而品牌方也多是汽车、网游等有钱的公司。

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念是:虚拟偶像永远不会失败。

2.好看的皮肤稀有,价格万元起

Nightgirl 24岁 皮衣虚拟主播

我是一名个人虚拟主播,主要工作是提供女性向音频,即为女性用户提供音效、环境声、人声等声音,创作出具有情景剧情的音频作品。

主要收入来源是粉丝打赏平面模特,积累了一定粉丝之后,需要和粉丝保持良好的互动来保证收入,“直播带货”已迫在眉睫。

音频圈和粉丝圈很相似,粉丝的爱恨情仇很冲动,喜欢或者讨厌都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很容易因为了解到音频主播的真实情况后,感到幻灭而不再是粉丝。虚拟偶像组合A-SOUL真人演员信息公开后,很多粉丝感觉梦想破灭,被称为“崩塌”。

于是我决定保留神秘感,给自己做一个自定义皮肤,通过虚拟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因为我们的虚拟形象是2D的,所以有人称之为“进口皮影戏,立体纸人”。

图 | B站上的虚拟主播

不过这个皮影戏和立体纸人并不便宜。

首先我需要确定“性格”。我的粉丝大多是城市白领菜谱大全,有良好的学历和工作,但因为生活在城市里餐饮管理,很难找到伴侣,心里喜欢霸道总裁大人,所以我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养眼”的角色,然后填写了角色信息,包括发色,有没有耳环等。

图 | 有一个专门图像设计的网站

接下来我拿着这些信息找了一位美工帮我制作2D图,业内美工的报价不一,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但因为这个行业刚刚兴起,还不规范,所以只能说千挑万选出来的好看的皮肤,价格都在万元起步。

而且为了这个皮肤,我花了12000块钱,只得到了一张静态图片。

有了这个人物形象之后,我需要找一个模型师把这个图片和我的表情绑定起来,这样我的脸才能和模型匹配,达到表情同步。整个调试过程大概花了3次。除了基本的面部捕捉,还添加了一些生气、流汗的表情。费用根据模型师不同而不同,从1000到10000元不等。我付了5000元。

此时虚拟人刚刚“动起来”,如果要进行直播,还远远不够,需要购买VTS演播室软件管理,方便识别真人表情,并同步到虚拟套装上。

此外,直播间需要装修(可以理解为有背景等),找美工画一套就要花费几百上千元;而角色更换衣服时(角色需要新的“皮肤”),需要找美工定制,费用在500到800元不等……

总花费大概在3万元左右,不过具体花多少钱由你自己决定,可以控制在1万元以内。

因为门槛低,只要有“皮囊”,就能做直播。行业从业者数量暴涨,也导致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收获更多粉丝,不少主播会给自己定制素材、周边作为福利。比如打赏88元,可以获赠一个枕头,打赏128元,可能就会获赠一把雨伞……这些素材也需要主播自己掏钱购买。

但与大家想象中的主播月薪动辄几十万不同,我们虚拟主播的薪资很低,仅有2%的人月薪勉强过万。

为了赚更多的钱,很多主播开始关注流量,并试图规避规则。

很多时候,我都会叹息,想知道城市人到底是有多孤独,才会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图像。

3. 我是一名主播,但我的家人从未见过我

洛娜 21岁

我大学时学的是表演专业,但当时影视行业并不热门,所以我接触了虚拟主播,并在某品牌的直播间担任“虚拟主播”。

“中之人”来自日语单词“中の人”,指的是操控vtuber(虚拟主播)进行直播的人。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其他几位女孩轮流值班,保证直播间里的虚拟角色时刻在线。

虽然我们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我们也是公司里最“神秘”的一群人。在加入公司之前,我们需要签署一份保密协议,承诺不透露身份和工作内容。这也是行业的潜规则,即所有虚拟角色扮演者都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迪士尼人偶演员也有类似的要求。

我刚开始直播的时候,爸妈都会迫不及待地去直播间看我表演,等了几天才给我发信息问:“你说你是主播,怎么没看到你啊?”

在签订保密协议之后,公司会对我们进行培训,让我们了解企业文化和即将饰演的虚拟主播的性格、特点,力求做到保持一致,避免交接班时因中间换人而导致主播变化过大,引起观众的反感。

同时,我们还需要接受动作和表情管理方面的训练。由于这个行业太小众,很多从业者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缺乏表达能力导致他们在与虚拟人同步时做出滑稽而奇怪的动作。

当然,我们除了要学会如何扮演虚拟主播的角色虚拟主播,还要学习直播技巧,包括如何活跃直播间的气氛,记住商品的卖点,引导用户下单等。

我们直播的时候,需要保持与其他主播的形象不同,尽量保持简单,戴上全身动捕设备和面部捕捉设备。全身设备有27个传感节点,经过校准后,可以实时将我们的动作同步给虚拟主播。面部捕捉设备需要手机,我们需要戴上头盔,将手机放在身前美食供应商,就像电影里的动捕演员一样。

相较而言,我更喜欢称自己为“动作捕捉演员”。

为了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有的公司还专门搭建了覆盖绿屏的直播演播室,用于直播。

作为“中产阶级”,我们的工资并没有外界猜测的那么高,一般在1万到2万元之间,销售额还会有额外的奖金。每月直播时间大概在180小时左右。每天工作不到7个小时,听起来很轻松对吧?但在直播间里,我们需要跑跑跳跳,不停地说话活跃气氛,回答粉丝的问题,适时地给出建议。这么辛苦的工作,我们感觉自己快要散架了。

比起直接卖货,我们还承担着展示企业形象的责任,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有专人监督,演出结束后大家还会坐在一起审阅数据。

有时候,同一个角色的人之间也会有竞争,我们称之为“内部竞争”,也就是不同的人在直播时,数据不同小品剧本,结果不同,评价也不同。但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生活万岁,一些忠实的粉丝在直播间蹲守了很久,能通过虚拟主播看出我和别人的区别。

不过因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很少,尤其是接受过表演训练、能控制面部表情的人才,所以我目前并不担心丢掉这个行业的工作,也算是寒冬里比较好的出路吧。

四、后记

采访中,三位从业者对“虚拟人”行业有着不同的看法。

丢丢觉得,目前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只不过是科技圈沿用了电影圈的手段而已,在元宇宙到来之前,“虚拟人”更像是需要操心赚钱的粉丝偶像。

叶娘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和“数字化”无关,只是换了个外衣陪伴大家而已谐音笑话,“这个行业很早就有了,只是以前没有现在这么方便。”

相比之下,Lorna 则更加迷茫,她认为自己所有的工作经历都只是“数字资产”,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劳动,也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价值,一直活在阴影里。

但对于虚拟人产业未来的走向,大家都认为,技术越发展,它的价值就越大。

“不然只是为了赚钱,也没什么成就感吧?”丢丢说。

技术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才有价值?

“元宇宙”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答案。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