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追求快乐却更不快乐?如何打破这个悖论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原创 KY KnowYourselfKY作者 / 夏超编辑 / KY主创们前几天,我们收到了一位小伙伴的留言:“KY你好。我工作一年了,原以为毕业后有更丰富充实的生活

原创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夏超

由 KY 创作者编辑

前几天,收到一位朋友的留言:

“你好KY,工作一年了,本以为毕业之后生活会更加丰富充实,没想到一点也不快乐,再也没有同学、朋友、可以一起下课、一起吃饭、一起学习的朋友了。

最近工作上遇到一些挫折,心情有些难过,消极,我觉得这种不开心的状态不好,为了变得开心,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打扮自己,运动,看电影,周末去短途旅行,但好像还是感觉不开心,消除不了负面情绪,甚至更加不开心。

我感到自己很没用……我怎么能快乐起来呢?”

在这位粉丝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悖论:一个人努力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这可能吗?如果可能,为什么?

事实上,有一位名叫拉斯哈里斯的心理学家研究过这种现象,他称之为“幸福陷阱”。

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哈里斯的《幸福陷阱》这本书,以便更好地帮助这位朋友认识和处理当前的困惑。

(注:幸福有两种含义:“快乐”和“幸福”文化强国,哈里斯在讨论中同时涉及了这两种含义。)

01.

关于幸福的四个常见误解

它本身就阻碍了人们接近幸福。

渴望幸福是人之常情,然而,当今社会对幸福的认识还存在着四种误区,正是这些误区,让我们在自以为追求幸福的同时,却离幸福越来越远。

误解一:相信幸福是人的自然状态。

很多人觉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良好状态。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充满烦恼和忧虑:工作压力、孤独、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意义感等等谐音笑话,想象中的幸福生活并不常见。

幸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然”,不幸福也比我们想象的更“正常”。

误解二:认为不快乐是一种缺陷

从“幸福是一种自然状态”我们很容易推断出,如果一个人不幸福,那么他的生活就是有缺陷的、有问题的;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不幸福而判断自己是否不够好、心理上是否有问题。

这种误解使人们把不快乐与“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很容易导致人们在不快乐时很快怀疑和责怪自己。

误区三:要想过上好生活,就必须消除消极情绪

不幸福_幸福西饼加盟_幸福像花儿一样

人们普遍肯定积极情绪,希望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舒心——这本身很正常,但由于过度肯定积极性,人们过度惧怕和回避消极情绪,有些人甚至产生了根除消极情绪的想法。

误解四:人们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许多人还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将消极思想调整为积极思想,将消极情绪调整为积极情绪。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会归咎于自己能力不足。

在这样的误解中,人们常常否定自己,压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质疑自己的能力。

受这些误解的影响,人们普遍陷入对幸福的过度追求和执着,对暂时的不开心和不快乐过度担忧、反应过度,甚至因暂时的不开心和不快乐而陷入更长期的自我怀疑、否定,甚至厌恶。

这时,我们就开始陷入“幸福陷阱”。

02.

有时,为了快乐而做出的行为

相反,它使人们离幸福越来越远。

在这种极度惧怕不快乐、过分执着于快乐的文化中生活有点甜,人们也学会了一系列让自己逃离不快乐、快速变得“更快乐”的动作。

在这些获得幸福和避免不幸福的常见方法中,有一些策略需要我们更加注意,甚至要保持警惕——因为从长远来看,它们可能会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远。

哈里斯将这些“需要警惕”的“幸福策略”分为两类:

第一类叫做“逃避策略”:

策略定义示例

躲藏/逃跑

远离可能令你感到不舒服的情况或活动

在社交场合会感到紧张,即使有兴趣,也可能会拒绝参加聚会

分心

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焦虑或烦躁时,吸烟或玩游戏

分区/麻木

使用催眠或自我麻木来阻止与不愉快的想法和感受的联系

喝太多,睡太多;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

第二类叫做“战斗策略”:

幸福像花儿一样_不幸福_幸福西饼加盟

策略定义示例

抑制

压抑内心深处不想要的想法和感受

没有任何

争论

争论自己的想法,试图证明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

你的大脑在说:“我失败了”,你抗议道:“不应该这样!”

掌控一切

完全控制你的想法和感受

用积极的想法取代消极的想法,或者强迫自己快乐起来

自我欺凌

强迫自己刺激自己,获得控制感

称自己为“失败者”或“白痴”,或者指责自己:“别这么可悲!你为什么表现得像个懦夫!”

如果您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当您感到不快乐时,您是否使用了上表中的任何策略?

在哈里斯看来,这些控制方法通常具有一定的短期好处——因为我们可以暂时远离不愉快的想法和感受——但长期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研究表明,压抑想法会产生反弹效应:我们越是试图避免和消除某些想法生活万岁,它们就越会回来,并且以更大的频率和强度影响我们(Wenzlaff & Wegner,2000)。

同时,研究还发现,情绪回避程度较高的人也会经历更强烈的焦虑和压力(Feldner,Zvolensky,Eifert和Spira,2003)。

此时,看似为了追求幸福/快乐而做出的行为,其实从长远来看,却让我们遭遇更多的负面情绪——离幸福越来越远。这是我们更深地陷入“幸福陷阱”的表现。

所以,单纯的逃避和压抑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快乐,当这些方法收效甚微时,我们依然会拼命地去用,迟早还是会面对一切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结合以上四个误区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最终的情况就变成了:我们以为正常的生活就应该是幸福的,于是对暂时的不快乐反应过度,迫不及待地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能够逃离不快乐的行为策略,而这最终为未来更多的不快乐埋下了祸根。

我们错误地以为自己追求的是幸福和快乐护理研究,但到最后却使自己更加不快乐。

03.

如何走出幸福陷阱?

既然压抑和逃避痛苦的想法和感受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们该怎么办呢?

幸福像花儿一样_幸福西饼加盟_不幸福

我们结合哈里斯书中讨论的接受和承诺疗法的几个原则,给出以下建议:

1. 接受你的情绪和感受

与其压抑那些让我们不开心的情绪和感觉,不如试着在心中为它们腾出更多空间。因为每种情绪都包含着关于我们自己的信息,我们可以思考这些情绪和感觉在告诉我们什么,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着什么。

比如,“孤独”的背后是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是每个人都有的,很正常。孤独带来的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所以,不要压抑孤独的感觉,而是让它存在于你的内心,这样你就不会那么不安。

2. 与你当前的生活联系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有时候,我们沉溺于过去,怀念曾经舒适、快乐的人际关系,觉得当下封闭而孤独;有时候,我们担忧未来,想着如何才能过上让别人羡慕的受欢迎生活。

反思过去、规划未来固然重要,但当下的生活同样值得投入和感受。我们可以从观察周围的环境开始,练习“活在当下”的习惯: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它们的颜色和质感;触摸它们谐音笑话,感受不同的触感。

把这个习惯慢慢运用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细细品味一日三餐,每天睡觉前感受自己的身心状态。当我们与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产生深刻联系时,我们会感到更加充实。

3. 确定你真正认可的价值观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感受到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却忘了问自己:在我心里,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更有意义?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有时候孤寡老人,我们会因为从心底不认同外界对我们的期望,却又听不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而感到空虚迷茫。

所以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不幸福,不必急着摆脱这种感觉,而是向内思考,思考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等它们清晰起来,人生的方向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4. 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随着自身价值观越来越清晰,我们需要采取有效行动,按照自身价值观的指引更加现实地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独家新闻平面模特,将长期目标分解成每天可以实现的小步骤。

关于目标的设定餐饮管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提示:当我们想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时,不要简单地设定“不要做这做那”,而是思考用哪些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来取代原有的习惯。

比如你想晚上不玩手机,可以先想“晚上睡觉前不玩手机会怎么样”,最后定下“睡前看书一小时”的目标,这个目标比“睡前不玩手机”更容易实现。

或许读完本文后,你还在疑惑:这些方法真能让我更快乐、更幸福吗?

其实,幸福和快乐,甚至意义感,往往都是生活的副产品。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它们,并不是因为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追求它们,而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对它们的渴望,只是在努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生活。

所以,与其纠结于自己是否幸福,不如想想自己是否认同自己所过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感到快乐、悲伤、烦躁,这些才是生活的真实面目,也是人之为人的真实样子。

正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参考:

Feldner, MT, Zvolensky, MJ, Eifert, GH, & Spira, AP (2003)。情绪回避:使用生物挑战对个体差异和反应抑制进行实验测试。行为研究与治疗,41(4),403-411。

Harris, R. (2011). 幸福陷阱。ReadHowYouWant. com。

Wenzlaff, RM, & Wegner, DM(2000). 思维抑制. 心理学年度评论, 51(1), 59-91.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