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创新与争议并存,能否拓展喜剧边界?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前不久,随着《脱口秀大会》落幕,另一档原创喜剧竞演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接棒,力求跳出传统表演范畴,拓展喜剧创作边界。

打开手机,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上,会听到阵阵洗脑式的“罐头笑”;从爆笑短视频到各类段子,搞笑表演成为大众缓解压力、娱乐消遣的选择之一。当“笑消费”成为综艺领域的刚需,喜剧难度系数也随之提升。前不久,随着《脱口秀大会》的落幕,另一档原创喜剧竞赛类综艺《年度喜剧大赛》接棒,力求跳出传统表演范畴,拓展喜剧创作的边界。从目前播出两期的反馈来看,观众口碑两极分化,创作输出“笑点效应”显而易见却也饱受争议。

黄渤、徐峥、于和伟、李诞等高票房演员和搞笑艺人坐镇评委席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如此强大的阵容,加上制片人兼主持人马东,难掩疲惫。虽然《网络体检》、《这个杀手不太冷》等高分作品“出圈”上热搜,但网友对比赛在赛制、理念等方面的前沿尝试褒贬不一。

喜剧大赛总决赛共有6组选手_喜剧大赛一年一度_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作为一档全新的综艺,从零开始的破圈之路注定艰难。相比于发掘“喜剧新人”,《喜剧大咖》更大的看点在于不惜将焦点投向编剧——几乎每到一部作品收官,都有编剧站出来分享幕后故事细节,巧妙地将“合创”概念引入大众视野。毕竟喜剧创作的“淡水源头”由演员和编剧组成,缺一不可。尊重编剧、放大他们的价值,从长远来看更有助于推动喜剧行业的良性循环。

走出传统喜剧范畴,“笑点效果”发生偏差?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_喜剧大赛一年一度_喜剧大赛总决赛共有6组选手

为了最大程度兼顾不同审美笑点,节目尽可能地吸收了小品喜剧、漫才、独白、音乐剧、哑剧等多种喜剧类型,也不忘延续《乐队的夏天》的“科普属性”,经常插入小品(小品喜剧)、漫才、音乐剧喜剧等知识点。一群新面孔灵活搭档,组成“喜剧小分队”,通过联合创作、联合演出,重组打造“新喜剧俱乐部”。

比如“小品喜剧”《站台》,取材于朱自清经典作品,但节奏比一般的小品更快,构思和题材也更富有想象力;《公交车上的奇怪邻居》借鉴了日本漫才形式,一个“装傻”,一个“发牢骚”,形成幽默互动;音乐喜剧《父与子的声线》热闹非凡,但剧本力度不够,令人惋惜;《一心不能两用》呈现“声画不同步”的搞笑场面,将日常琐事的荒诞感放大;相对小众、冷门的默剧《空手道大师》融入了舞蹈、腹语、小丑秀等元素,还独创了一套默剧语言……

有趣的是,节目中每个人对什么是一部好的喜剧都有不同的看法。以吐槽各种不合理的付费机制的《网络体检》为例,不少观众表示,该剧用大量网红和广告梗击中了他们的痛点,比如“会员跳过广告”“付费解锁”“超前点播”“加速套餐”,但也被吐槽“没有伏笔和反转”,失去了喜剧的“出其不意”的惊喜感。正如李诞所评价的:“包袱”太直接、太满,让人很容易猜到下一句是什么。“包袱是包起来的东西,这个却直接铺开,有点像喜剧里的‘爽剧’。”

喜剧大赛一年一度_喜剧大赛总决赛共有6组选手_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不能只用新喜剧之名来掩盖节目效果不佳的事实。”有网友留下一针见血的评论:“台上的选手们大吵大闹,台下的导师们为了商业目的假笑,看得观众尴尬不已。”有评论分析,如果说《世上最美女人》《站台》是生活化喜剧,那么《剧透指南》《三只狗直播间》则是脑洞大开的喜剧,但也要注意不要“脑洞大开却让观众无法共情”。“共情”依然是笑点流量的代号,短短几分钟的表演背后,往往意味着对社会热点的敏锐捕捉。

聚焦幕后编剧,喜剧生态仍需深化内容

喜剧大赛总决赛共有6组选手_一年一度喜剧大赛_喜剧大赛一年一度

节目主办方认为,比赛的重点不在于“喜剧明星的培养”,而在于“喜剧作品诞生的过程”。在喜剧生态中,常处于幕后的编剧往往被动“隐身”。本次大赛将参与喜剧节目制作的专业编剧推向前台,体现对内容创作者的尊重。

比如此次闯关的作品《保卫三毛之战》,就是三位戏剧老手和编剧多明反复讨论打磨的结果。所谓“三毛”,就是脱发人群头上“仅存的果实”,由三位演员分别饰演。节目以刁钻的视角,生动呈现了群居动物群体的秃头焦虑,尤其是最后“断头”的那一句,念出了“脱发成灾”的谐音双关,一语双关,结构严谨。

多明站起来时,声音沙哑,艰难地讲述着自己为传达这一理念所付出的艰辛。有剧评人评价,《保卫三毛》不是靠台词或肢体语言就一炮走红,而是展现了如何用严肃戏剧的手法,展现荒诞场景中最后三根头发丝的断裂,以及摇摇欲坠与固执之间的极度拉扯。扎实的剧本、呼应的架构,加上演员细腻而不失魔性的表演,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开怀大笑。连续创作了两部“爆款”《网络体检》和《这个杀手不冷》的编剧刘守,甚至被徐峥当场“挖角”,请他帮忙写电影剧本。

喜剧大赛总决赛共有6组选手_一年一度喜剧大赛_喜剧大赛一年一度

难怪跨界综艺出道的演员于和伟感叹:这档节目就是让人们看到,“喜剧有多少种可能”。这种可能,不只是给编剧,也让一批自甘堕落的“中流砥柱”演员有了再次表演的机会。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扮演者姜龙,在《娱乐圈奇梦》《扶摇》《君九龄》等多部影视作品中饰演配角,演艺生涯17年;在《世上最美的女人》中饰演失恋女性的石策,曾主演过《你好,李焕英》,她和搭档王浩因为找不到更多机会,开始全身心投入创作。

从这个角度看,“年度喜剧大赛”对编剧和原创的重视,启发了不少喜剧创作者——在“笑点膨胀”、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时代,比起批量生产笑料,更应该注重如何拍出经典佳作。原本为了取悦大众的自嘲、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笑料,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相比于笑料的生理性、堆积性的刺激,喜剧创作更需要思考结构,在“兼顾精英和大众”与“批判现实”之间取得平衡尤为重要。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