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示 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了对王阳明及其学说的研究热潮。贵州龙场作为阳明学的起点,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暗示
近年来,国内乃至世界掀起了研究王阳明及其学说的热潮。贵州隆昌作为阳明学说的发源地,奠定了王学思想的根基,构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如今这里也成为国内外“王学”专家学者频繁交流的聚集地。
王阳明文化一直是影响贵州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历史上著名的“隆昌教化”改变了王阳明的一生,“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也成为贵州大力弘扬的人文精神。作为国学体系的重要基石,阳明心学成为贵州国学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贵州,阳明心学已不再局限于学术交流,而是走进群众、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为贵州人树立道德价值观。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在提升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责任、培育文化品牌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论。
从学术研究到民间普及,贵州举办了各种研讨会,表达阳明精神的各类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就阳明文化的传播而言,贵州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实践。
弘扬贵州教育精神影响深远
明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被贬贵州,在贵州隆昌(今修文县)任驿使。一路上历经多次性命攸关的考验,王阳明于正德三年(1508年)春到达隆昌。当时的贵州森林茂密,气候阴冷潮湿,王阳明为自己搭建了一间茅草屋,既防风又防漏。后来,他无意中在山上发现一个山洞,便搬了进去。当地村民热情淳朴,看到王阳明居住条件恶劣,便自发组织起来,帮他搭建了木屋。王阳明在这里读书、开悟,并给弟子们讲学授业解惑,他的“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等新学说在这里流传开来。
虽然王阳明在正德五年便离开了贵州,龙岗书院也随之废止,但他在贵州期间开创的人才培养却影响深远。当时的贵州尚属蛮荒之地,王阳明却在这里开办书院,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继续弘扬阳明心学,极大地促进了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过省内外专家30多年的不懈研究,长期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乾隆王门”逐渐恢复了原貌,并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
时至今日,王阳明的思想和精神仍然对贵州有着强烈的影响。贵州在“十三五”之初提出要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贵阳市也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奋发有为”的城市精神。二者都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进行了当代解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与此同时,王阳明在贵州讲学、兴办教育的精神也得到延续。贵州如今已成为阳明学的重要重镇,学术研究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阳明学文化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与国内另一阳明学重要重镇浙江开展紧密合作,开展了多项相关项目。孔子学院、贵州省文史研究院等机构长期开展公益讲座,不断传播以阳明学为代表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阳明文化的运用也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2017年3月,在修文县司法局六通司法所,将王阳明“因地制宜”、“明赏罚”、“用情用法”、“弘扬教化”四大法制理念灵活运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主讲人以“王阳明法制思想与当今依法治国意义”为主题进行了讲座,六通镇全体领导干部参加了讲座。主讲人在讲座中表示:阳明法制理念对于当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次讲座是修文县2016年5月开展的“九进”系列阳明文化活动之一。通过“九进”系列活动,达到彰显诚信、文明、好学、互助、树立良好家风、做优质产品、诚信经营服务的目的。
阳明洞
进行学术研究以提取当代价值
基于贵州在阳明思想研究方面的独特资源,大批贵州学者致力于阳明思想研究,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高校均设有阳明思想研究机构,以张新民、余怀彦、王效新、赵平略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积极推动阳明思想研究的发展。
2005年,贵阳学院成立了“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下设9个研究所。
2014年,由贵州师范大学牵头成立“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并在贵阳孔院设立“阳明大讲堂”。
2015年,贵州省历史文研究院、浙江省历史文研究院、中华阳明文化园共建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阳明学研究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贵州省与浙江省首个共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的王学专家前来参会。
在讲座交流方面,相关话题不断推出,今年1月,北京开明书院校长刘长焕以“浅谈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境界的契合”为主题,从“确立目标”“勤奋学习”“修正错误”“行善积德”等方面阐述了“知行合一”的理论知识。
在社区、在高校、在各类报告厅,阳明文化讲座吸引了大批听众。
2015年9月起,“阳明系列讲座”作为孔子学院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的子品牌正式上线,邀请的主讲嘉宾均为国内各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听讲座的退休教师刘文告诉记者,以前只有在学校才有机会听这种高水平专家的讲座,现在她每个周末都可以免费听。阳明文化博大精深,讲课的专家大多讲得通俗易懂,如果有合适的话题,她会带孙子来熏陶。像刘文这样常年报名听讲座的人还有很多。
2016年贵阳国际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国学研究交流中心主办,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协办的阳明文化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激情澎湃、充满哲思的主旨演讲。
2016年10月29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贵阳(修文)国际阳明文化节也邀请了百余位专家学者来此演讲、探讨王阳明。文化节由论坛、王阳明公祭、“我心光明——走进王阳明”诵经会等活动组成。在主论坛“阳明心学·隆昌论坛”和三个分论坛“良知重建与行为修养”、“知行合一与职业道德”、“良知与诚信建设”中,程忠英、吴光、张新民等专家学者围绕“阳明心学与道德建设”这一主题,探讨了当今社会存在的种种现象。
王阳明纪念馆
多元文艺表达诠释文化内涵
8月8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文化演艺集团承办、贵州省话剧院演出的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沟通交流推介项目话剧《这颗心是亮的》在昆明开演,这是该剧全国巡演的首场演出。这部由浙江话剧院和贵州省话剧院联合制作的话剧自去年开演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近三个小时的剧作几乎展现了王阳明一生中所有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将人物和故事本身呈现出来,还巧妙地凸显了王阳明心学哲学的精髓。从2015年初导演龚晓东和编剧李宝群应邀来到贵阳开始,这部作品的创作和排演历时两年多,参与演出和幕后工作的人员多达数百人,最终呈现出一部叙事宏大、气势磅礴的历史大戏。
今年1月9日,王阳明逝世490周年纪念活动也在贵阳阳明寺景区举行。完成文物修复和展览改善工程的阳明寺当天正式恢复开放。贵州省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携大型原创历史京剧《王阳明隆昌悟道》亮相,演绎“悟道”场面。声情并茂,台词跌宕起伏,唱腔温柔激昂,词句正确,韵味十足。通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学文化,诠释了贵州文化与王阳明思想的关联,揭示了“知行合一”的由来。这部作品最早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次修改后,重新呈现给观众。
该剧由著名编剧陈泽楷编剧,资深艺术家陈少云执导,并特别邀请河北省京剧院一级作曲家王世明负责音乐和唱腔设计。据贵州省京剧院院长侯丹梅介绍,参加演出的演员们专程到修文阳明洞实地考察,感受王阳明在隆昌的生活和成道历程,尽力呈现阳明文化在贵州发展的历史故事。侯丹梅告诉记者,要把王阳明在隆昌成道的故事用京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要在文戏上花功夫,还要在武打上展现京剧的艺术特色。为此,贵州省京剧院专门邀请了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王振鹏负责技术和武打设计,保证了该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舞台上的王阳明或许表演得更加夸张多变,但视频中的王阳明却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贵州师范大学不仅打造了话剧版的《王阳明》,还于2014年将他在隆昌悟道的故事以微电影的形式放到了网上。这部名为《隆昌悟道》的微电影,以王阳明在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文物保护区游玩时,因一位老人引发的一场王阳明在隆昌悟道的梦为开端,通过王阳明感化马贼的小事件,展现心学哲学中的“良知”理念。
传统舞台艺术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动漫、微电影等大众艺术则为热衷网络的青少年打开了阳明文化的大门。当艺术呈现方式更加多元,意味着创作者和观众对阳明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图文采编:中国文化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