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艺窗】青少年偶像综艺层出不穷,观众们的“pick”热情丝毫未减,一边风风火火地点赞投票,一边头头是道地点评着屏幕上的选手们。除了唱歌、舞蹈、说唱和创作才能
【综艺橱窗】
以青春偶像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观众对“pick”的热情丝毫未减。在热情点赞投票的同时,观众也在屏幕上对选手进行评论。除了唱歌、跳舞、说唱和创作才能,颜值和综艺感也是选手吸引选票和人气的杀手锏。那么“综艺感”到底是什么?对于明星和艺人来说,它意味着什么?
综艺感成为艺人专业水平的另一指标
内地观众最早大规模讨论“综艺感”是在《跑男》等一批从海外引进(或类似)的真人秀节目兴起之时,众多明星纷纷涌入综艺节目的舞台。有一线电视剧、电影主角谐音笑话,也有港台搞笑艺人,有开启第二春的“老牌”明星,也有努力展现存在感的新星。在真人秀节目中,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被展现出来,尤其是在人际互动的环境中,明星们的言行举止被放大、被对比,再加上与原版、海外版对比的压力搞笑綜艺,艺人“有没有综艺感”成为了观众评价艺人专业水平的新指标。
我们把通常被观众和媒体称为“综艺明星”的明星进行粗略的分类,可以看到大致有三类艺人:
第一类是这些艺人本身就具有亲切感,也就是所谓的观众号召力。这一类艺人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黄渤、邓超等国民度超高的艺人。在新晋选秀节目中,《创造101》的高秋子、《偶像练习生》的董妍蕾等也有这样的趋势和潜力。说白了,观众愿意看他在节目中的表现,就是因为喜欢艺人本身。很大程度上,这种“综艺感”也是国民主持人的必备条件。
第二种“综艺感”艺人,是对节目的把握度很高,对自己角色剧本逻辑理解透彻,知道自己能为节目贡献什么亮点,也懂观众“爱看”什么,或者刚好符合节目目标受众的喜好。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综艺感”未必适合这位明星出演的所有综艺节目。这类艺人往往有一些代表性的节目,比如李晨和《跑男》、黄磊和《极限挑战》、白敬亭和《神探》,当他们出演一些其他综艺节目,换个人设,人气明显不足。
第三类是喜剧功底不错,说话风趣幽默,在节目中“包袱”也不少的综艺人,是综艺节目中笑料制造的稳定力量。这类艺人的代表人物有孙红雷、陈赫、罗志祥等。有时候节目直接请来岳云鹏、宋小宝这样的搞笑艺人,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种“综艺感”靠的就是天生幽默的性格、长相,或者是多年的积累。比如小猪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搞笑综艺,和他长期积累的主持功底分不开。
需要彻底理解程序的脚本和角色
但我们也能发现,一旦搞笑艺人走错“场”,不但综艺感会急剧下降谐音笑话,甚至会让场面更加尴尬。台湾搞笑艺人在大陆的发展就能说明这个问题。近年来,不少台湾艺人进入大陆综艺圈,但成绩并不理想,比如小S的《姐姐》系列就收获了不少差评。曾经在台湾和大陆都红极一时的“一票艺人”新品,如今普遍演出条件和片酬都有所提升,但感觉受到了束缚。最大的原因或许是两地的节目环境和话语习惯差别太大,嘉宾互动的逻辑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见,“综艺感”其实是一个带有“环境”属性的词,也就是需要搭配合适的角色、故事和空间。
比如在《战神》新季的《回到1978》这一集里,小猪明显手足无措,找不到切入点,因为对故事背景和身边的人物不熟悉。黄磊已经凭借“算计之神”的人物形象在综艺圈崭露头角养老服务,但来到嘉宾都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名侦探》里,人物特征就显得很模糊,有种矫枉过正的感觉。比如王一博在《天天向上》里“打零工”的时候游戏交易,因为说话功底差,阅历浅,几乎没有镜头,即使发挥出了才华,也感觉跟节目氛围不太搭。 但在《创造101》中,他饰演“导师”角色,在女性特色浓重的节目中生活万岁,“扑克脸”引人注目文化强国,与角色的羞涩与强大的业务能力形成反差,一举一动都富有“综艺感”。
从这个角度看,“综艺感”虽然和艺人的人品、形象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综艺感”需要节目组和艺人在“匹配度”问题上多下功夫。对于节目组来说,并不是追求明星气场、过度娱乐化才能保证节目效果。喜剧功底出众的宋小宝在综艺方面并不出众,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节目内容和题材的明星类型,再根据艺人的特点进行剧本的创作和调整,不能只靠抄袭剧本制造矛盾来收割收视率。
对于艺人来说,综艺节目只是调侃人、玩游戏,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专业性。在节目中百花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些艺人心不在焉、脑袋空空,或者不懂规则就玩游戏。为节目付出全部,是最低标准时代少年团成员,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观众必然不买账。此外,了解节目的号召力、剧本的逻辑,找到自己对节目的贡献,都是增加“综艺感”需要做的功课。
作为观众,我们或许可以放下粉丝心态,镜头资源很宝贵手柄游戏,“综艺感”也是一种专业,不专业的艺人不值得镜头的青睐。
□ 豆宝(娱乐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