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运动员到解说再到演员。
艺术
看
范志毅在《花儿》第14期与唐岩、陈龙的配合表现堪比他之前在吐槽大会上的精彩表现,客观来说,这次的表现是准确、到位的。
曼联“球王”坎通纳在肯·洛奇的《寻找艾瑞克》中扮演的是自己,但范志毅这次的表演并非简单的“范志毅扮演范志毅”,他的角色身份是粗工,长相则是一头白发,这样的设计与他真实的自己有些出入,但角色的性格却与他的另一个性格更加吻合:脾气暴躁、张扬、冲动,身体气场有着蔑视一切、横扫一切的能量。
但另一方面,电影中的冲突场面却并不单纯依靠蛮力,而是带有一定的理性辩论色彩,有粗暴却不失细腻的元素。
《花》(2023)
所以这次完美的角色塑造,有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编剧和导演。
这样的人物设定,是范志毅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再加上表演都是方言,能直接调动身体能量,任何即兴发挥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若是改变表演风格,甚至让范志毅不演任何角色、只演某个角色,王家卫也会难以应付。
范志毅这几年成为网红,有些突然,也有些出乎意料。爆红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那次著名的即兴吐槽——接受采访时表示国足连越南都打不过(吐槽国足一直以来都是民众情绪宣泄比较安全的出口),以及随后在吐槽大会上的吐槽表演。
表演《梵华》的机会肯定就是来自于这两次演出,因为形象是一致的。
此外范志毅还参加过大量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他的性格高度真实,不做作,直言不讳,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这些真人秀节目的积累,给人们树立了范志毅是个什么都能搞定的上海黑帮的形象。
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是,范志毅早年退役后不久所做的一些足球比赛评论效果并不理想,也丝毫不具娱乐性。
足球解说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带有表演色彩的情绪宣泄,一般由专业解说员来做;二是足球节目邀请专业足球运动员做解说,他们作为嘉宾的主要职责是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娱乐一下,讲解一些足球战术,一些具体的技术分析养老服务,包括实战经验的分享。
英国的“足球绅士”莱因克尔则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英国人最擅长的讽刺与专业的足球评论完美地缝合在一起。
但无论哪个方面,范志毅的表现都不算理想,他的声音条件不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主张,单纯的音频把这个缺点放大了。
中国足球运动员中成功转型做解说的,大部分都是北方人餐饮服务,这当然和普通话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南方球员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部分普通话表达能力并不好。
最有名的张鲁是北京人,所以他基本都是用方言解说,有些东北的选手也会直接用东北话解说。
另外享受生活,或许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范志毅对足球解说其实不太感兴趣,他本人当时也没有转型的打算。
范志毅
互联网生态的特点,特别是中国互联网生态的特点,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相对现实的一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如实表达。网红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社会阶层或群体代言人的属性。这也是范志毅吐槽中国国足后能走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是曾经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文化和体育密不可分,也就是体育和娱乐密不可分。
从理论层面来看,这两个行业最大的共性就是都以人体作为最重要的载体,并且都具有一定的反智力特征。
只不过体育强调的是可量化的竞技属性,娱乐强调的是身体的表现,但本质上都是对自身身体的运用,用身体来彰显个人意志、表达情绪、共鸣心灵、沟通外界。
二者的表达过程往往需要灵感、直觉与技巧瞬间强度的互动与渗透,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两个行业之间的转化与跨界融合时常发生。
这两类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充满实践智慧,依赖生活经验,拒绝理论、概念和知识的死记硬背。
在娱乐圈,与范志毅最接近的例子大概就是成龙了,两人都充满了街头智慧和务实的智慧,个性的肢体表达方式最能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具有极强的亲和力。
成龙什么实用的东西都擅长,滑板、滑雪、格斗等等,虽然学历不高,但语言学习能力不弱,英语听说都没问题,也就是说交流没问题。
此外,他还因为拍戏对西班牙语、日语、韩语有一定的掌握电子游戏,要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的大陆知识分子,还有多少英语烂到家。
范志毅也是如此,因为职业运动员出身,学历相对较低自助火锅,但却很早就获得了市场丛林法则下的生存经验,拥有极强的实践智慧。
范志毅的英语带有英国腔,听、读、交流都毫无困难。在一档语言学习真人秀节目中,范志毅意外展示了自己的粤语能力健康,这是他在广州生活三年学会的粤语。
作为足球运动员,范志毅最特别的属性可以定义为跨界。巅峰时期的范志毅可以胜任前、中、后卫三个位置。这在当代足坛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在欧洲足坛也尚无此例。
范志毅也是首位获得亚洲足球先生奖项的中国球员,这一荣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会被日韩球员垄断。
范志毅在娱乐圈的表演就是典型的人物表演,当然这个人物也确实和他自身的性格特征高度吻合。
在互联网和真人秀出现之前,这是不可能的。
范志毅并不是陶虹那样完全从游泳运动员转型成为专业演员的人,而是利用角色来展现自己擅长的表达能力。
范志毅性格的另一面是,他与巩汉林饰演的上海小人物的刻板印象背道而驰。传统上海人的形象有两种,一种是小市民,一种是小资产阶级。当然,也有兼具两者特征的情况。
小资产阶级的形象被定型为善于算计、具有一定女性特征的小男人。
现实中,算计、讨价还价是常有的事,但上海男人没有女人味,而且这种现象更多是1949年后特殊历史时期物质压力造成的。香港著名文化人物陈冠中就曾出面吐槽,作为和王家卫一样在港的上海移民,他说自己在香港几十年,从没见过讨价还价的上海男人。
还有一个误解,其实上海的地域划分非常明显,旧有的表述是上角(高档区,比如原租界里的梧桐区口语交际,那里的房子主要是老式别墅和石库门),下角(低档区,那里的房子主要是新式公寓和工人村)。另外,浦东、嘉定、青浦、宝山、松江、崇明等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从江苏省划入的上海郊区,早已脱离了狭义的上海人,处于传统上海鄙视链的最底层。
范志毅的出生和成长地跨越了杨浦、虹口和闸北,这三个地方一直代表着上海工人阶级最粗犷、最奔放、最勇敢的一面,但这一面却很少有机会在大荧幕或小荧幕上展现出来。
但在文学写作中,这并不罕见,建国后最重要的上海作家王安忆就经常写到这个群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富萍》)。《长恨歌》的开篇,就以鸟瞰的视角写上海弄堂,这个视角可以很好地代表王安忆与上海空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以王德威为代表的海外文学批评家把王安忆视为张爱玲的接班人,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文化误解。
这也是小说《芳华》地域书写的特殊性和广度搞笑动画片,它横跨上海的高低起伏,既表现了梧桐区小资产阶级革命后经历的身份认同的情感迷失,又表现了杨浦区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的肉体愉悦。
所以范志毅这种勇敢犀利的形象电子游戏,在上海本土文化中是很有代表性的群体,并不罕见也不例外。只不过在网络上偶然的传播和爆红,颠覆了外地人心中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
范志毅在公开场合即兴发声也已成为历史。1996年亚洲杯中国国家足球队输给乌兹别克斯坦队后,范志毅居然在电视直播画面中用上海话斥责踢边后卫的山东球员刘越,不断批评刘越的失误。
关键点在于冲突对抗过程中的魅力,这个特质被媒体捕捉到,并被范志毅主动把握策略游戏,他成功建立了一套完整、自洽的表达体系。也就是说,一旦身体进入对抗态势,范志毅的表达/表演天赋就会得到发挥,无论是言语对抗,还是身体对抗。
这种品质贯穿了他的娱乐表演。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