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题·舞出青春中国梦作者 |《中华儿女》记者华南编辑 | 陈晰2022年,新年伊始,王亚彬依旧与舞相伴。“为人民而舞”——《舞动经典》首轮巡演收官演出,她再次《扇舞丹青》。
2022年新年伊始,王亚彬依然在舞动。《为人民而舞》——“舞动经典”巡演首轮收官演出口才,她再度“扇舞画意”。黑发、彩扇、长袖,扇舞如行云流水,刚柔并济页游,跌宕起伏,传递着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回首过去的一年,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师王亚斌参加“中国文联新时代艺术工作者巡演”、加入中国舞蹈协会“顶尖舞蹈家”培训平台、参与北京舞蹈学院“为人民而舞——舞蹈经典”征集展演等线下讲座、演出;在中国舞蹈家协会支持下创作舞剧《人间》在德国舞蹈大会展演,成为当年唯一入围这一全球舞蹈盛事的中国剧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舞台表演有了新的创作方式,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作为表现元素,与苏格兰舞剧院联合创作体现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舞蹈影像作品《他》。 她兼顾舞蹈理论与创作,注重艺术交流,深化国际交流。
王亚斌说:“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能够打造文艺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全国文艺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给予了文艺工作者最好的信任和奋力拼搏的鼓励。
从6岁开始跳舞,“舞蹈”就是王亚彬生活的关键词。她不是在排练室,就是在剧场,就是在去排练室或剧场的路上。这是她的日常,日复一日。很多人问过王亚彬“舞蹈是什么”,她的回答是:“舞蹈是我身体里的血液,是我的生命,它让我敢于面对世界,忘记忧愁。”
2021年12月,王亚斌出席第十一次全国文艺代表大会
为人民而舞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2021年1月1日起,北京舞蹈学院将推出以“为人民而舞”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件作品展。展览将收集整理北京舞蹈学院自1954年建院以来师生的优秀教学实践,并在线上平台陆续播出。展览不仅展现舞台上的舞蹈之美,还将通过资料、访谈等内容,深挖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和历史意义搞笑动画片,实现自我教育和思想引领。
同时,北京舞蹈学院还选取部分经典作品重新排演,呈现“为人民而舞”主题专场演出。5月,“为人民而舞”——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全国巡演(2021)启动。作为优秀青年舞蹈家代表,王亚斌与舞蹈团其他成员赴上海、广州等13个城市演出30余场。
巡演中,王亚彬重新演绎《扇舞丹青》等经典作品,还高品质地为观众带来了自己编排的现代舞《女人与海》。王亚彬看到,有的老年观众重温陪伴自己度过青春岁月的舞蹈经典,泪流满面;有的年轻观众抑制不住情绪生活常识,只因为经典给了他们启发和鼓励。观众的反馈也激励着王亚彬。在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中,“人”的概念在她的脑海中愈发清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王亚斌还受苏州芭蕾舞团委托,担任芭蕾舞剧《我叫丁香》的编导。这是一部讲述红色故事的芭蕾舞剧作品。主人公“丁香”是1932年12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处决的苏州籍革命烈士白丁香,“阿乐”则是白丁香的革命伙伴乐玉红。 “白丁香是苏州姑娘,也是一名烈士。在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学习期间,丁香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阿乐。1932年,结婚五个月、怀孕三个月的丁香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生死抉择之际,她毅然违背了身为母亲的本能,坚定地选择了信仰。同年12月,她被敌人押解到雨花台秘密处决。”王亚斌读到这段历史,深受感动。
在她看来,《丁香》的故事是关于爱与信仰的,是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精神追寻。王亚斌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打破时间的限制,在多个空间中交织不同的故事情节,表达超越时空的爱与信仰。“舞蹈的形式和意境特别适合表达这样的题材。”
在剧情安排上,王亚斌摒弃了线性叙事舞蹈演员,将舞台布置得像一个棱镜,让同一幕场景中有着充沛的喜怒哀乐,让人看到了温柔背后的坚毅、共情背后的忠贞、平静之下隐藏的惊心动魄以及时光流逝中人性的光芒。“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在丁香的故事里明星就业在线,生命的陨落当然令人悲伤,但因为信仰,这份牺牲却无比壮丽”,王亚斌说,“而阿乐的思念、石忠满的替代、乐丁香的传承,让人看到了生生不息的精神,看到了情感的守护与传承,这些都是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正如王亚斌在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所表达的,“我有幸以文艺代表的身份出席第十一次全国文艺代表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讲了五点殷切希望,为今后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明确了理念,对做什么、怎么做提出了要求。每一句话都意义深远,需要文艺工作者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全力以赴去践行。”
王亚斌(中)在“为人民而舞”巡演中表演
舞蹈是力量,是生命的追求
王亚彬6岁开始学习舞蹈,那时的她还不懂舞蹈的真正意义。“父母为了艺术上强身健体,就送我去家附近的舞蹈班。”这个瘦小的女孩在课余时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三年来,她的启蒙老师李华无数次对王亚彬的父母说:“亚彬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家,我们要送她去最好的地方学舞蹈……”
90年代初,舞蹈还不是一条被广泛接受的职业道路。王亚彬还记得,父母总是彬彬有礼地微笑着把她接回家。但李华一再建议王亚彬走职业道路,并在三年的时间里让她接触了多种舞蹈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的舞蹈世界让王亚彬毫不犹豫地爱上了这门艺术。
9岁那年,王亚彬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习中国古典舞,同时接受芭蕾舞、现当代舞的训练,走上职业道路。开学第一天,老师播放了一部讲述中国舞蹈前辈们为了艺术的执着与奋斗的纪录片。王亚彬转身看着同桌说:“我也想当一名舞蹈家。”
在北京舞蹈学院,王亚彬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锻造了自己作为专业舞蹈演员的身躯,经历了艰辛与辛酸,也体会到了舞蹈的美妙生活方式,激发了她对舞蹈的热爱。在时任系主任王佩英眼中,这个踏实的女孩,舞姿优美,转身、翻腾,精神抖擞,有几分沉稳不急躁。王亚彬认为,“一切只有以热爱为基础,才能持久、充满激情。每一次舞蹈都像一场洗礼,让我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活力层面都充满无限能量。”
2003年,王亚彬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舞剧系(现中国古典舞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舞蹈演员、教师。“能与自己热爱的舞蹈相伴,我感到很踏实。”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成立于1987年,由北京舞蹈学院优秀毕业生组成,目前有23名青年舞蹈演员。在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独特的机制下,如今的王亚彬身兼演员、编导、教师等不同身份。她认为,教学与学习相辅相成,创作与表演相辅相成,每个身份都是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一部分。“舞蹈艺术是多维空间中的活生生的艺术,作为舞蹈演员、编导,我一生的挚爱就是舞蹈。我很幸运,因为不仅我选择了舞蹈,舞蹈也选择了我。”
舞动衣袖,舞出生命的激情
2021年“舞动为人民”——“舞动经典”巡演中,王亚彬再次跳起了《扇子舞》,她特意在微博晒出自己17岁、27岁、37岁时以相同姿势跳这支舞蹈的照片,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悟,展现这支作品经受住时间考验后的生命力。
王亚彬第一次跳扇子舞时才17岁,那一年,她凭借这个舞蹈获得了第五届全国舞蹈大赛金牌。这个舞蹈是将中国古典舞的水袖、民间扇子舞的技巧与现代舞的表演风格相结合而创作的。舞动时,舞台背景中唐代草书大师张旭流畅奔放的草书与激昂动感的舞蹈融为一体,配以悠扬优美的古筝曲调,是一次独特的艺术享受。
20年来,王亚斌表演扇舞已逾百场,她坦言,每场演出都有新的领悟和感受。“我的心态更加成熟、稳定,对这个作品的整体性也更加深刻、成熟,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能让观众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王亚斌对水袖情有独钟。“我最喜欢、最难忘的课程是中国古典舞的水袖课。每一个学生都穿着白色水袖生活有点甜,走在明亮的排练室里的场景,应该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之一。”她爱光滑的手臂接触丝绸袖子时的凉意,“滑得像涂了蛋清的瓷器”生活万岁,也享受双手在袖口翻动扭动所形成的袖花,“好玩啊”。本科刚上水袖课时益智游戏,每天晚上关灯后,王亚斌就把楼道地板擦干净,站着练习伸、缩数百次,才能收放自如、准确无误。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她终于做到了心与袖合一,袖子跟着心走。
在舞剧《青衣》中,她的袖舞几乎与她融为一体。“编舞这段舞蹈花了很长时间。”最终,它不仅展现了青衣的矜持,也揭示了女主角近乎疯狂的心理状态。纤细的手臂为袖子带来生命,在深邃的阴影下,委婉地诉说着悲伤的经历和内心的痛苦。
在王亚斌的作品中,水袖总是灵动优美,传递着意义与情感,被赋予了诸多情感。“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次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无法复制。对于一个真正的舞者来说,舞蹈是与世界沟通的另一种语言系统。与时间和空间相比,舞蹈场景显得如此短暂。但这短暂的一瞬间,却因凝聚了智慧与灵性而成为永恒。”舞动之时,瞬间即永恒。水袖,就像是王亚斌对舞蹈理解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