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社交软件能帮我们脱单吗?社交产品的出现无疑便利了人们的交往,因此即使社交软件乱象迭出,仍旧有许多年轻人被社交软件吸引。不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社交软件能帮我们找到另一半吗?社交产品的出现无疑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所以尽管社交软件已经乱象丛生,但还是有不少年轻人被它吸引。然而软件好用,找另一半却并不容易。不管是交友网站还是热门社交软件,工具终归只是工具而已。爱不爱一个人,还是要看你的真心。
社交软件的迭代还在运行,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老龄化,再到各种概念的社交产品,都在用自己的理解赋予社交更为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还是很庆幸因为社交软件的存在,让我们的信息流通得更快了。
但我们也看到社交软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尽管受到批评,社交软件上仍然出现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通过社交软件寻找爱情的路仍然可行,但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1.社交产品发展的历史奠定了如今社交软件繁荣的基础
1995年至2000年上半年是中国互联网推广和网络媒体形成的第一波浪潮,也是2000年前后,社交产品才真正搭乘互联网快车进入大众视野。
纵观整个社交产品发展的历史,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改进和创新,是产品深入洞察用户需求的过程。
从整体演进来看,中国社交产品经历了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再到现实与虚拟世界并存的发展过程。
1.社交产品1.0时代:现实世界的社交
在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前,人们的社交主要依赖现实世界,朋友聚会、报名兴趣小组、工作中认识的人等都是社交的渠道和方式。
你能接触到的人的数量决定了你的社交广度,也就是说,你的“社交圈”尤为重要。事实证明,“女缘”好的男生和“男缘”好的女生,单身的概率更大。这本质上是一个概率事件,你接触到的异性越多,单身的概率就越大。
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遇到异性,该怎么办?“相亲会”和“媒人”应运而生,做起了相亲生意。相亲会上男女生的目的比自然相识更直接、更纯粹,双方根据自己的伴侣标准,选择可能中意的对象,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就会进入面对面的1对1交流环节,进一步了解彼此是否合适。“媒人”则从事信息匹配和对接的业务,根据双方的需求,介绍合适的人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是土家族最重要的毕孜卡运动会,也是盛大的相亲盛会,适婚年龄的土家族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以最传统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爱人。
现实社交的弊端:如果没有机会认识更多的异性,单身会很困难。
2.社交产品2.0时代:虚拟世界社交
我先普及一个概念,交友和交友是有区别的,但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交友的目的多种多样,交友和找对象都是交友的分支,而交友和结婚的目标更明确,需求也更垂直,所以算是一个独立的社交产品类别。
首先,出现聊天室。
那时我们可以通过网页跟陌生人聊天,完成最基本的社交,后来逐渐衍生出QQ、微信等综合性的社交软件。
随后,社交媒体平台相继登场。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世纪佳缘、百合网,它们和过去的门户网站很相似,起到汇集、展示交友信息的作用。你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头像、年龄、地域、兴趣爱好、自我介绍等),等待被搜索、关注,就能和你喜欢的人进行交流了。
正是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更加高效的流通,才使得婚恋网站得以发展和完善。
世纪佳缘网创办于2003年,虽然历经多次改版,但依然能看出历史的痕迹。
传统交友网站的缺点:信息筛选、匹配效率低。
几乎和传统交友网站同时出现的还有论坛、贴吧、豆瓣等平台,这些平台拥有大量兴趣爱好相投的用户,也提供了表达意见的场所。
社交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助火锅,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有交流的地方就有社交。豆瓣群、论坛讨论、贴吧评论都有成功找到另一半的案例。很多平台本身不解决社交问题,但也有用户在平台上找到另一半的真实案例。每个人对使用工具和目的的理解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玩法。
社交平台缺点:目的不同、信息分散、交友效率低。
随后,社交软件开始受到大众的欢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众多玩家进入社交领域,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交APP,它们基于大数据、地理位置等提供更高效、互动性更强的服务,让社交变得相对简单。
探探的左右滑动,让用户有了选择的权利。
得益于手机中各种传感器的存在,社交应用的可用性和解决问题的效率都更高。社交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实生活中接触异性较少、传统交友网站筛选信息匹配效率低、社交平台用途不一、信息分散、交友效率低等问题。
当然,社交类应用也有其不足之处:大家接触的社交圈呈指数级扩大,选择变多的同时,也面临不堪重负的现实。移动互联网让大家进行网络社交的门槛足够低,社交软件用户质量难以保证,长期以来受到用户诟病。
社交软件依然是我们网络社交的主要方式和渠道,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社交软件已经尝试用产品来解决社交应用在交友、匹配规则方面的不足。比如:不以照片作为好感度的判定标准;增加约会游戏,双方共同完成一些任务确认好感度后再开始聊天。
在社交软件中,人的角色和属性应该集中还是分散的话题还在讨论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和软件的价值观和使命设定息息相关。
现在,新的社交渠道已经出现。
社交渠道发展的步伐还在向前,本质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是方式和渠道不同。
以“概率论”公众号为例,应聘者成功入选后,会组成CP进入各个虚拟房间(社区),完成房主下达的每日签到任务,通过恋爱脚本、动心任务等方式,让双方进行深度接触,判断是否合适。
以交友社区为例,交了几百到几千元的费用后,应聘者可以加入交友群,群里会不定期举办线下聚会,帮助匹配合适的人选。付费模式筛除了一些低价值用户,某种程度上人群质量确实变得更高、更精准。
此阶段开始,出现了更多小众平台和玩法,它们聚焦于某一细分人群或使命目标,通过设置准入门槛(付费或满足一定条件,如身份、学历等)来保证用户的质量和精准性,但确实存在用户不足导致匹配难度大的问题。
3.社交产品3.0时代:虚拟与现实社交
其实,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社交一直都是融合发展的,毕竟在虚拟世界聊得开心了,回到现实世界也会开心。只不过,在社交产品1.0时代,只有现实社交;在社交产品2.0时代,人们会更加注重线上沟通;在社交产品3.0时代,人们会更加在意线下的互动是否得当、是否融洽。
社交软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扰乱正常秩序和规则的乱象。
2. 社交软件乱象:调情、勾搭、诈骗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交友软件到底有多乱?》,一共有1504个回答,阅读量达到4900万次。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男性朋友的经历:“我有个男性朋友闲来无事,就用朋友圈里几张女生的自拍照做头像,注册了两三个社交软件。结果5分钟内就收到362条问候信息,其中39条直接问‘要不要约个会’,52条说‘你们关系这么亲密,要不要出来坐坐’新品,还有两条甚至直接发了自己不可说部位的照片给他……”
还有网友遭遇网络诈骗:“我在交友软件上认识了一个美女,她引诱我视频聊天,结果没过多久就给我发了自己的视频,我以为只是个玩笑,没想到却是我噩梦的开始!”
当然,其中也不乏“励志感人的故事”:有帮爷爷卖茶的云南茶园姑娘,有逃婚到深山的女孩,有去西藏挖虫草的少数民族女孩,还有远离城市的纯真单纯的支教老师。
令人难以防范的诈骗、令人震惊的色情笑话、没有底线的调情内容,具有不良习惯的人和内容正在冲击社交软件的正常秩序和氛围,很多人开始“逃离”社交软件……
虚拟世界的背后,本质与丑陋仍在继续,这也是社交软件饱受诟病之处,很多人开始不信任社交软件,在卸载与重装之间不断循环。
相比于社交软件的善,其恶似乎更容易被放大。我不禁想问,社交软件真的一无是处了吗?人们真的逃离了社交软件了吗?事实就是如此吗?
三、网民涌向社交软件,年轻人成主力军1、社交软件仍是摆脱单身的主要方式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排名前三的社交软件(陌陌、探探、Soul)月活跃用户总数达1.36亿,这意味着每10个使用互联网的人中,至少就有1个人在使用社交软件。
2020年8月,探探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用户通过社交软件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不少单身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社交软件找到未来的另一半。
2020年底,移动社交平台陌陌对超过1万名网友进行了抽样调查,发布了《2020双十一光棍节报告》。报告显示,社交软件是网友摆脱单身最有效的途径,44.6%的95后通过社交软件成功摆脱单身。
这也印证了网上流行的说法,“你可以说你不喜欢,但是你的身体是诚实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交软件不仅依然是摆脱单身的主要途径,而且从如何摆脱单身的数据来看,社交软件依然是值得信赖的。
2、年轻人成为社交软件主力军
2020年,社交平台探探上线六年来首次发布大数据信息,90后用户占比接近80%,成为主力用户群体。
作为领先的社交平台爆笑校园,探探的用户群体数据也可以推断同类产品的用户群体特征,并且其用户呈现越来越年轻的趋势。
4、既然陷阱这么多,为什么我们还使用社交软件?
社交软件依然值得信赖,但正如文章第一部分所说,确实有好有坏。为什么人们不选择风险更低、更可靠的现实社交?这是由于用户群体、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现实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幸福感,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线下认识更多的人,另外现实世界也无法无限扩大社交圈,而社交软件打破了这一困境。
从用户特征来看,年轻人害怕现实社交中可能出现的枯燥时刻和干扰,从而产生不堪重负的感觉,也不愿意参与与自己不太相关的无效社交。此外,使用社交网络不一定是为了摆脱单身,而可能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
5. 在社交软件上,哪种方式更容易找到伴侣?
各类玩家纷纷进入社交领域,拼命厮杀。要知道,社交就是抢夺用户时间明星,只有抢夺更多的用户时间,才能实现更好的用户价值变现。这条路,已经被资本无数次验证和实践过。
社交软件的迭代升级从未停止,可以从产品逻辑的角度去探究各个公司对于社交的理解和期待。
1. 外貌就是正义(探探、陌陌、Faceball)
在用户匹配方面,探探、陌陌等领头的阵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外貌即正义,这是一个颜值时代。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后续社交成功的概率会更高。探探的逻辑是把外貌选择流程提前。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不喜欢就左滑,喜欢就右滑。双方都右滑后,匹配成功,开始聊天。
虽然不少用户抱怨该产品撑起了“外貌就是一切”的理念,但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社交软件的弊端:加好友之后,可能聊了很久才要照片,发现不合适,就不再聊天了,这种模式显然效率低下。
探探、陌陌等应用可能会对照片进行美颜,从而存在“照片欺诈”的风险。FaceQiu的真人脸识别功能非常强大,要验证真人头像,必须是真人,不能通过上传照片的方式添加头像。
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约炮的经历:看了照片,身材偏瘦,皮肤白皙,最重要的是气质好,是我向往的类型。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我从来没提过约炮。聊了三个月,终于决定约见,就去找她了。见面的那一刻,我彻底失望了,她有点胖,气质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当场就跟她说,我们不合适。
FaceBall真正的人脸识别机制,从源头上避免“照片欺诈”。
2.兴趣和有趣的灵魂(soul、uki)
Soul 是一款主打兴趣社交的产品,抛弃了“长相即正义”的理念生活万岁,人们可以纯粹基于兴趣进行聊天。Soul 想要解决的是长期关系的问题,毕竟即使喜欢一个人的长相,如果没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也是无法长久在一起的。
Soul 是一个匿名社交网络,不提供照片展示功能,可以通过对方的脸和兴趣判断是否喜欢对方。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和文字操作自己的空间。配对成功后,Soul 会推荐三个破冰问题,如果你不知道聊什么,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
国外软件Schmooze的产品团队也有类似的设计,当他们左右滑动时,看到的不是照片或者信息,而是一个MeMe(可以理解为模因,通常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表情包)。
uki软件也做了类似的探索。一键即时匹配,3分钟假装情侣,全程匿名聊天。3分钟后如果满意,就可以开始自由聊天。这让用户可以快速试错,根据兴趣进行匹配。
补充一下,游戏软件也是交友的好平台,人与人之间本质上都是通过兴趣相聚的。
3. 认真的关系(她说)
每天推送21位用户,可以看到照片和个人介绍,帮你选择。如果双方互相喜欢,女生会提问,男生回答后,女生再决定是否开始聊天。
本文后半部分会提到社交软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她表示这是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
4. 垂直社交(夏季)
聚焦大学生恋爱圈,做垂直社交。在夏日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测试题,想要认识同学社交软件,就必须答题并通过对方的评分考核,才能畅所欲言。通过查看答案,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新朋友。
实名认证+人工审核,保证注册用户为真实大学生,保证圈子的纯粹性,根据地理位置可以找到附近的异性单身大学生,如果学校男女比例不平衡,可以很方便的漫游到其他学校防沉迷系统,实现男女生资源的动态平衡。
女生提问,男生考试,通过考试后才能畅所欲言,通过答题和考试,实现心灵的深度沟通,减少无效社交,提高筛选门槛和社交效率。
6、大家都用社交软件了就业在线,为什么找对象还是这么难?
上面提到,每10个使用互联网的人中,至少有1个使用社交软件。按照常识,用户越多的地方越容易找到伴侣。但为什么人们还是觉得找伴侣很难呢?
1. 用户期望过高
在网络上,人们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探探、陌陌等应用需要根据照片进行匹配,难免会有用户修图。即便是Soul等兴趣社交应用,也需要文字或语音介绍,因此也存在美化的可能性。
人类是能够运用想象力的高级物种。夸张和修饰的印象可能会导致对方误判和误解。这可能会导致你与某人见面时所期望的感觉与你预期的有严重差异的情况。
2. 更多选择,永远寻找更合适的
互联网让信息流动得更快,有时这未必是好事。社交软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庞大但不真实的潜在市场。用户会觉得“还有很多其他选择”,不愿意在一个目标上花费太多时间。在现实世界中,因为你接触到的社交圈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你很快就能确定最合适的那个。当选项范围变得很大时,就让大家的视野更加分散,难以集中精力、静下心来。总是寻找“更合适的那个”,忘本追求琐碎,陷入恶性循环。
在对Tinder用户的采访中,一位用户表示,当他们在手机上左右滑动时,就像翻阅产品目录一样,他们总觉得自己会遇到更合适的人。
3.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例失衡
Tinder在美国的用户中,近90%都是男性,陌陌在中国的男女用户比例是2:1,社交软件很难摆脱性别失衡的噩梦,这也导致社交软件上的女性用户始终稀缺、供不应求,这让软件很难匹配到女性用户,女性用户时间有限,无法和更多的男性用户聊天,导致男性用户感到不适。
对于大多数软件来说,用户量和活跃度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需要匹配的软件,考虑到用户体验,会推荐很多虚假账号,这样就很难摆脱单一性。
4. 缺乏共同的朋友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网络相识而结婚的夫妻比面对面相识的夫妻离婚的可能性高出 28%。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教授阿特·马克曼解释称,现实生活中单身的概率和稳定性之所以更高,是因为大家来自相似的社会背景,生活圈重合度较高,有共同的熟人或朋友作为纽带,起到了很好的黏合剂作用,因此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会更加谨慎地对待彼此。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副教授保罗·伊斯特威克认为:“认识相同的人,并且有人支持你们的关系,对关系的最终结果有影响。”通过社交软件相识的人,往往缺少这样的共同人或朋友,当出现问题时,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解决。
5. 泛娱乐、效率与商业的权衡
社交软件也在利用一些迂回的策略和方法,提高用户生命周期内的变现价值。对于社交软件来说,单身的流失意味着可能失去两个活跃用户。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流量费的降低,让随时随地直播成为可能。直播增加了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长,同时也丰富了软件的内容,让用户有更多事可做。
但社交软件的核心是交友、找伴侣,而不是看主播,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是降低了效率。
6. 社交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寻找伴侣
正如上文所说,社交和约会是不同的场景,很多用户使用社交软件可能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认识有趣的人,寻找伴侣则是最不重要的目的。
七、结论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迈克尔·罗森菲尔德对一年中非婚情侣的分手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情侣是在网上认识还是线下认识并不决定他们关系的质量和持续时间;通过朋友或家人认识的情侣并没有生活得更幸福或更长寿。
从传统交友网站到社交软件爆笑校园,网络社交是否靠谱的争论从未停止。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对立与冲突,完全认同或不认同都是不理性的。毕竟现实世界中单身人士还是很多的,虚拟网络世界也有很多情侣成功牵手、相爱一生的爱情故事。
社交软件只是个工具,能不能找到伴侣,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判断,过分估计自己的优势,过分估计自己的优势,都会导致各种问题,它是现实社交的有益补充,在我们看到社交软件好处的同时,也不应该无限夸大它带来的潜在危害。
殊途同归,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