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所以我国实行了三胎政策。不过,在三胎政策还没有实施的时候,加上特殊情况,2020年出生率创43年来新低!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
天气网报道称,由于我国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实施了三孩政策。然而,在三孩政策实施之前,再加上特殊情况生育率,2020年的生育率创下了43年来的新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全国生育率仅为8.52%!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情况。
2020 年出生率创 43 年来新低
出生率创43年来新低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1978年以来新低。
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死亡率)仅为1.45‰,也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较2019年增加204万人,而前一年的增幅高达467万人,2018年则增加了530万人。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董毓政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人口总量增加动力不足,而且越来越难,出生人口越来越少,趋势是出生数和死亡率越来越接近交叉点的边缘。
出生人口数量创新低,是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疫情影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疫情对去年生育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口学期刊《人口研究》刊登的一篇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生人口变化的影响》的文章近日受到媒体关注。文章指出,2020年年初爆发的疫情严重抑制了人们的生育计划,导致年底出生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出生率含义:
出生率
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在一年内)每千人口中出生人口数的比例,反映一定时期内人口的生育水平。分子即出生人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具有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肌肉随意抽动)的活婴数之和。它要求婴儿离开母体后,只要还有生命的一瞬间,都要计入出生人数。分母是相应总人口数计算的平均人数。
每个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所产卵子(子代)的平均数量叫出生率。有时把组成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出生数取为粗出生率,而把种群中每个个体如育龄雌性的出生率区分为特定出生率。年龄别出生率表示每个特定年龄雌性的出生率,在人口统计中尤为重要。单位时间的出生率为B,则为瞬时出生率。瞬时出生率在数学上处理方便,因此在种群动态统计中常用到。
对于人类来说,是指一年内每千人中活产的仔畜数。公式为:B/P×1000‰。式中,B为全年产活仔或幼体数。不论妊娠期长短,仔畜或幼体脱离母体或卵壳时,如能产生呼吸、心跳、脐带搏动、有明确的自主肌肉收缩等生命现象,即为活产。P为一定时期内种群中总个体数的生存年限,即平均个体数,常用这一时期的种群数代替。出生率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等影响,只能粗略反映一个地方的生育水平,故又称粗出生率或总出生率。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出生率
出生率反映人口出生的强度。它是一定时期内出生的个体数与平均个体数的比率。
对于人类来说,人口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发展的。生育率的高低最终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表现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与生育率高有关,而现代化生产与生育率低有关。经济发展水平高、文化教育普及的地区,生育率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生育率高。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实现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实现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是不同的。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因素,也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因素。生育率高低是生育率高低的基础,一般来说,妇女生育率越高,生育率就越高;生育率越低,生育率就越低。生育率的变化除了受生育率的影响外,还受育龄妇女在一个人口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影响。 在同一生育水平下,育龄妇女占比大的人口群体生育率较高。从全国来看,人口性别结构在一段时期内变化不大,对生育率变动影响不大,但在一个地区,由于产业结构不同,人口性别结构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如重工业城市女性人口占比小,因此该地区在相同生育水平下女性生育率较低,这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在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也存在着补偿关系。一般来说,死亡率高时,出生率就会相应提高,死亡率降低时,又为出生率下降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人口再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是生育率差距逐渐缩小,并向低生育率过渡。
影响生育率变化的因素最终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但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效应、传统生育观的保守性以及影响生育率变化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经济条件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和相当的一段时间才能对生育率变化产生影响。
对于其他生物来说,生育率主要由自然环境决定。如果自然环境适宜优越,如食物、水源充足、生存空间广阔、气候适宜、天敌较少,则生育率往往较高;如果自然环境恶劣,如食物和水源匮乏、生存空间狭小、气候恶劣、天敌众多、传染病猖獗,则生育率往往较低。即使物种是群居的,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生育率受社会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