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变革中屹立不倒的坚实基石。《求是》杂志2019年第12期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阐述了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和记笔记的人一起学习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线
总书记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线,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变革中屹立不倒的坚实基础。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变革中自立不倒的根本。我们要守住文化根独家新闻,守住民族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变革中自立不倒的根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身份,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它所蕴含的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精神的核心,而且对解决人类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身份。
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型创新发展
总书记说:
我们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激发中华文明发展活力美食,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学习笔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得到了传承发展,而且与时俱进,使其在人类历史上焕发出更加灿烂的真理之光。传承中华文化不是简单复辟,也不是一味排斥外来,而是古为今用、外来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借古开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针,成为我们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蕴含着继承发展、扬弃创新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超越时空、超越国界、具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成果。只要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与现实文化融合
总书记说:
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发展。
要坚持古为今用、学为今用,坚持辨古而后行、批判而继承,不厚古薄今、不拿古比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同当代文化有机结合,服务于文化育人任务。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次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铭记过去,才能开创未来,只有善于传承,才能更好地创新。”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维,这是我们国家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一代一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恪守正统、推陈出新,才能永垂不朽。要秉持客观、科学、尊重的态度,不因循守旧、固守过去,不简单否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王者荣耀比赛,把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用于文化育人、教育人。要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美食加盟,对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的那些内涵和过时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养老服务,赋予新的当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活力。要顺应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补充、拓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挂号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和当代风采。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总书记说:
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历史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我们要把它完整地传承给子孙后代。
要保护好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能干“拆真古迹、建假古玩”的蠢事。古建筑既要保护,现代建筑也要保护;单体建筑既要保护,街巷、街区、镇街布局也要保护;精品建筑既要保护相声新势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地方民俗风情的民居也要保护。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文化传承,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好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身心健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有力物证,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转型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历史研究与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弘扬下去。
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精髓、汲取能量
总书记说:
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个性的优秀作品小品剧本,必须深刻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精华、汲取能量,对自身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观保持高度自信,对自身的文化活力和创造力保持高度自信,把自己的作品变成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深受其历史发展各个阶段产生的美术和文学大师的影响。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文学艺术史,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作、生产生活服务业,构建中华文化课程教材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支持,坚持不忘本、吸纳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体现中国人民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顺应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华文化在时代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