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所谓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过程、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文化自信,是指充分肯定并积极实践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在这两方面,毛泽东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受屈辱,人民受苦,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的浩劫,中华文明面临巨大伤痛的严重危机,文化主体性逐渐迷失方向,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的论调。面对这些误解,熟知中国历史的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拨开迷雾:“我们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总结和继承这个宝贵的遗产。” 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1939年幸福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并回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中华民族各族人民都是反对外国压迫的,都是要用反抗来解除这种压迫的,都是主张平等的联合,而不是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因此,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 1943年,他批准的《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建议的决定》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全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是中华文化、思想和道德的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我们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作是和我们自己的血肉紧密相连的东西,我们还要继续发扬光大。”1944年益智游戏,在回答英国记者斯坦因关于共产党是“中国优先”还是“共产党优先”的问题时幸福的瞬间,毛泽东回答说:“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你不妨这样问:是先有孩子,还是先有父母?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中,确实有很多好的东西。” 我们要把这些遗产当成自己的遗产。”上述言论无不体现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的强烈自觉。
正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和特点的这种理性把握,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作出了明确的规划。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多年来,我们共产党人文化自信,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里,不但有新的政治、新的经济,而且有新的文化。这就是说,不但要把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改造为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旧文化统治下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改造为新文化统治下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总之,我们要建立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我们在文化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时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脱口秀演员,军政事务是头等大事,但毛泽东并没有把文化放在一边。相反,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原刊登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可见他对文化问题和文化建设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的未开化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在世界上。”可见甜品店,文化建设在毛泽东的国家建设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部署的一大重点。
毛泽东之所以对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充满憧憬,根本上是出于他的文化自信。他曾在《人民的大团结》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华民族原来是有大本事的!压迫得越深健康,反作用就越大,积累得越久,爆发得越快。我敢说一句奇怪的话,将来中华民族的改革,要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要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光明美食供应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要比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区都先成功。先生们!先生们!我们要永远努力!我们要永远拼命前进!我们的金色世界,我们的辉煌世界,就在眼前!”这段话,其实讲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笑话,所谓“就在眼前”。为什么说这是奇怪的话呢? 需要注意的是,该文发表于1919年8月健康教育,恰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五四运动。当时中国正处于最屈辱的时期,国力可以说跌到了谷底。然而毛泽东居然断言“中华民族的社会将比任何民族都更加光明”。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吗?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中国的国力今非昔比,但很多人可能还是没有这样的信心。毛泽东当时那么自信,这种信心从何而来?肯定不是国力,而是深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经外族入侵等各种磨难,从未断绝。因此在他看来健康服务与管理,近代中国的衰落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未来一定能够复兴。
正是因为有这种文化自信,毛泽东才一再强调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以抵御外来侵略。1935年,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方略》中发表宣言:“我中华民族有同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有自力更生复辟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最好诠释。 1938年,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和悼念抗战阵亡将士的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一个有民族自尊心和人类正义感的大民族。……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和牺牲,以战争来反抗战争,以革命的正义战争来反抗野蛮的侵略战争。这种精神,已被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所证明,现在又是一个伟大的证明。”同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也号召:“全民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高度地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940年,毛泽东在《论政策》中重申,我们的文化教育政策“应当以提高和普及人民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 甚至到了1956年,他仍然批评道:“有些人长期做奴隶,什么事都自卑,在洋人面前站不直,就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叫他坐,他就说站惯了,不想坐。我们应该鼓励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可以说,他时刻都在想着这一点,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信心。
毛泽东在一系列昂扬向上的话语中,蕴含着对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无限期盼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展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厚的文化自信,为我们在新时期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